昨天高考作文题是针对现在社会较流行的懒惰思想,要求写一篇“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倡议书,我认为这是国家已经认识到学生普遍缺乏劳动锻炼的问题,并开始有所行动了。
现在我国忽视劳动教育、学生不爱劳动的问题其实根源于一种不正常的价值观念和社会风气。
首先是社会上的职业歧视问题。许多脑力劳动者歧视体力劳动者,这也许跟他们差别很大的工资收入有关,于是误以为脑力劳动的价值比体力劳动的价值更高。但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人口长期负增长,劳动力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有时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比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更吃香,工资待遇也更好,这样就有效消除了这种偏见。我老公有位亲戚曾在加拿大工作一段时间,但他毕业于名牌大学的经历和世界前500强公司就业的地位根本换不来自己的成就感,因为他的收入还没有普通的工人收入高。于是,回国发展。
其次是教育体制的问题。由于高考扩招十余年来,高考入学率逐年提高,读大学比过去更容易了,而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也设置了自己的职业限制。他不会应聘厨师、园艺工,更不会干快递员、清洁工、服务员这样的累活、脏活。然而,国家需要的是大部分的劳动者和少部分的精英,毕竟社会运转的主要动力还得靠人力来运行。这样,许多家长就很自然地说出了这样的话:“考不上大学就找不到工作。”他们的潜台词就是,“你应该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而体面的工作必备的门槛就是大学的学历,越是名校的学历,也许工资收入越高。
第三是家庭教育观念的问题。父母总希望孩子出人头地,这无可厚非,可面对学业竞争的压力,家长必然选择越来越功利化的教育,于是许多家长都会说:“只要你学习就行,别的事你不用干!”家长要给孩子提供学习成功必备的条件——时间。这样做确实对孩子提升成绩有帮助,可名与利能为孩子解决生活上的各种问题吗?他能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条件下,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吗?
分析以上问题,我只想证明这样一个设想:能否让孩子在学业竞争不那么大时就形成热爱劳动的品质,能否让劳动的兴趣在儿童时期就种下一粒种子呢?
通过对小源的观察,我发现儿童最初并没有把劳动当作痛苦,而是一种玩乐、一种游戏。她喜欢做美食、喜欢做清洁、喜欢洗衣服、晒衣服,这些劳动都需要动手,而且都要使用相应的工具,可我发现她并没有把玩具与工具区分开,真的切菜比游戏中的切菜更有趣,因为做熟了可以吃。这就是她简单的逻辑。此外,我还发现,做复杂的事比做简单的事更有乐趣,更好玩。比如做一盘菜,她几乎要用到好几种“玩法”,洗菜可以玩水,切菜可以把菜变成自己想要的形状,炒菜则可以体验美食的味道、锅铲在锅里发出乒乒乓乓的有趣的声响。做菜似乎就是一种有创意的高级游戏了,比乐高积木的游戏还好玩。这就是儿童天生的游戏精神,而她能把一切劳动当作玩耍的原因,还可能是不用担心把事情搞砸了。因为妈妈会在一旁陪同,也不用担心有什么危险,因为妈妈会把一切安全须知告诉她。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这份倡议书中的“我”虽然是面向高考毕业生的,但如果把这个倡议提前到儿童时期,劳动本身就不是一种强制性的教育了,而是一种动手动脑的游戏活动。如果家长用鼓励的方法引导孩子去尝试,放手让孩子去体验,他们一定会是天生的劳动者,并会真的爱上劳动。
在市场经济逐渐发达的社会里,劳动分工日益细化,劳动可以被定价,被买卖,但房子再大不会收纳也得不到舒适,学历再高不会做饭也买不到健康。而在儿童时期,培养他们对劳动的兴趣则可以让他们幸福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