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记得多久没有让自己停下来了,坐着看看书,或者晒晒太阳。打开电脑写文章好像都是去年的事情了,哦,对的。现在是2018年了,不管是公历还是农历,都是新的开始了。而我好像还是留恋着城市的车水马龙,当夜幕降临,陌生和寒冷再次笼罩着我。就像之前有朋友说的“我们是新校区的客人,不是主人。”我没想到自己的适应能力这么差,一个学期过去还是找不到人类内心最渴望,最强烈追寻的归属感。人类是高级动物也是群居动物,归属感首当其冲会影响着生活质量的好坏。我明白这些道理,但是狠不下心强制性要求自己去习惯环境、熟悉环境。
归属感的核心在我看来不过两个字:适应。作为组成社会微乎其微的一份子,哪有改变社会的道理呢?就像我从前写的文章,只写到自己满意为止。但是现在我突然明白,为什么之前会有很长很长的瓶颈期走不出来?都是我的主观臆想在作怪,我不曾考虑过外界的客观因素是否接受我的观点,也不曾站在公正的立场针对两方观点进行辩驳。只是说我想说的,说到我满意为止。那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呢?那不过是愤青一时的呐喊,烟消云散是紧跟着的必然。
经过这个寒假,很多时候觉得我也更像是自己生活中的过客,我的生活好像越来越不受自己的控制,而是安排好的那样,按部就班的来。不需要过多思考先后顺序,也不需要多么小心翼翼的谨慎。我的生活变成了工厂的流水线,而我,是一只普通的罐头。之前总想着与众不同的、总想着独树一帜的,终于开始接受理性的现实。不管是主动的被动的,改变总是意味着问题的发现、思路的更改。更重要的是,大脑没有因为日复一日重复乏味的生活而停滞不前。从前是脚动脑不动,后来是手动脑不动。而如今终于有些开窍,但是没有足够的精力让我四处走走停停了。身体怠慢了太久,很多东西一定要重新捡起来的。
寒假没结束的时候总觉得要写篇文章总结一下,我这次没有像从前一样一气呵成,而是反复感受反复构思到底要写点什么。我记得有天下早班,从地铁出来的一瞬间意外的发现了久违的阳光。好像突然就明白了那些柜员为什么宁可站在冷风里晒太阳也不愿早早进场,好像听懂了妈妈很多年前说的那句“晒太阳多好啊,多暖和啊。”我感觉那时的自己像只勤勤恳恳的土拨鼠,一心为食物奔波连昼夜交替也不曾察觉。文学作品总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我并没有那么勤恳认真,不过是总在提醒自己不要犯错。
如果说这个寒假到底告诉了我什么,我想是现实。生活是所大学,却远远比大学残酷的多。所有事情都会与你为数不多的工资挂钩,不是稍有不适就能像在学校一样请假休息。我记得有几天我嗓子哑的不能说话,但是我还是坚持接待每一位来客。还是迎宾送宾,这些对一个有经验的柜员来说算不得什么,但是对于我这个新工,也是不重不轻的一点记忆。
还是很想用电影《无问西东》里的台词,为我的文章做个结尾。“愿你在被打击时 记起你的珍贵 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 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 行你所行 听从你心 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