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苹儿(茵草芳菲)
9月初徽州三日游,我有幸游玩了,座落在有“世外桃源"之美誉的黟县陶村的陶渊明故居.守拙园。
还在高中时,我曾读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对文中的世外桃源,一直十分崇尚和向往。在我的想象中,桃花源,不仅是人们向往的幸福天堂,更是美好家园的代名词。
带着膜拜的心理,我和一群知青朋友和摄影爱好者,走进了陶渊明故居.守拙园。
东晋诗人陶渊明,他出生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之元勋,军功卓著,官至大司马。父亲陶逸做过太守。陶渊明从小接受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但入仕不久,看到官场黑暗,倍感失望。他毅然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他在乡野22年,后虽穷困潦倒,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愈艰。暮年时,他曾作诗“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生活,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陶村,为陶渊明次子陶俟后裔陶庚四迁居地。村中至今保留大量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保存完整的《陶氏宗谱》、陶氏祖莹、陶氏池塘、陶岭古栈道、陶氏宗祠等。
古朴而别致的《守拙园》,其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处处体现一个“拙"字,真所谓别有匠心,别出新裁。
“拙”,纯朴、忠厚、善良、诚实。守拙,固守愚拙,怀惴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态,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不去爭名夺利,不做贪官污吏,选择归隐山林。
守拙园的意境,就是体现陶公“拙”的思想,“拙"的生活方式,以及皈依田园,追求自由生活的理想,再现《归园田居》诗中“守拙归园田",追求令人向往的生活场景。
如今的《守拙园》,再现了陶公笔下《桃花源记》中产生的生产、生活场景,体现了桃花源文化的深刻内涵。我身居其中,仿佛看到了陶渊明愿做“拙”官,不做“巧"官的志向,安向愚拙,不学巧伪,淡泊名利,表现出他一生要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
园中有个池塘叫故渊。是陶渊明诗词中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而得名。我理解,池鱼是陶公本人,觉得自己被官网网住,现在终于回到了所向往的田园生活了。这个池塘,设计风格独特,它周围没有堤岸,堤岸上也没有花草树木。看上去无边无际,水天一色,真正做到了一览无垠,天水合一。陶渊明自喻为鱼,而池为海,碧波荡漾,无边无际。这充分体现了陶公“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伟大志向和执着追求。
《守拙园》的名字,如同陶渊明的自身气质,带有清高与书卷气。我站在高处放眼望去,都是陶公笔下的归隐场景。守拙是本分,以拙立身,以拙创业,以拙求进。守拙园正是取自“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之意。所以含有诗意的守拙园,是静心的,养心的,又是丰富内心的。
人们常说,旅行和阅读,一个是身体行走在路上,一个是灵魂行走在路上。而来到《守拙园》,你便发现,这里更是一次精神升华的旅行。在这里,可以抛开现实社会的种种束缚,远离城市的尘埃和喧嚣,感受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与祥和,静静聆听岁月逝去的娓娓道来……
还记得《桃花源记》吗?虽然桃花源只是个空想,但陶渊明提出这个空想是十分可贵的,它符合了人们追求美好家园的心理。当你来到这里,你会品出《守拙园》与陶公文中的桃花源,是那么的贴切与吻合。你也会理解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名句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