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决定开始看一本新书,往往都是工具书,往往都是心理学的书,盖因为阅读量不够,每次都是先解决自身的问题而开始看的书。写读书笔记时候也是,因为思考不够广阅读不够深,所以一开始会有种无从下笔的感觉,无法概括这本书到底阐述了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所以从这本书开始,我决定从简单的东西入手,只记录读后感,慢慢养成读书的习惯。
第一次写读后感,还是轻松点,套用本书第十章的问题来进行一个回顾。
问题1,你对意志力和自控力的想法是否有所改变?
老实说,有一定的改变,但是没有很大的改变。原来所理解的意志力和自控力是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掌控,而不是随波逐流或者被他人过多影响。看完书之后也确实证明了这点,意志力说到底是“我想做”“我不要”“我想要”的体现,归根到底主体在于“我”,自身因为需求所以有目标,才会产生种种行为。如果自己连自己的需求都不理解,自己的目标都不清楚,那么即使有自控力也只是南辕北辙。
但是还是有一些细微地东西,比如太过于自律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甚至太过于自律的想法反而会导致不自律。我原以为自律是掌握自己的内心,使自己达到目标从而获得幸福,但是书里强调了这个平衡,太过于自律有可能会引发抑郁焦虑等症状,最后还是不会幸福的。
问题2,你认为哪个意志力实验对你最有帮助?
不太清楚,因为目前我只尝试了一个意志力实验“每天冥想5分钟”,并且并没有看到效果,这个实验我会接着去尝试一段时间,但是从这周开始我会每周尝试一个新的实验,不一定会完成,但是有可以去试一试的价值。
另外,有一些实验实际上我已经在做了,比如对于拖延的某些“我要做”的事情,我会通过给自己设立某个阶段的小目标,或者听音乐等一些释放多巴胺的方式联系在一起,促使我去完成。此外,一些事情我不知道原理,但是潜意识驱使着我去做,比如以后找室友,找有人的地方,就是为了满足我的自豪感,使自己通过潜在炫耀或者被监督的方式增强自控力。
问题3,你在看到哪一页的时候最吃惊?
无法说看到哪一页,第七章《出售未来:及时享乐的经济学》让我比较惊讶。因为恰恰戳到了我的痛点。一直以来困扰我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空余时间时,我其实有很多想要去做的事,但是我迟迟没有开始动手,总是拖延到下午或者傍晚的时候,对自己说,那就明天做吧。这章恰恰是阐述,未来的你和现在的你其实是两个人,幻想着未来的自己会发生改变,未来的自己会做事,其实相当于我去想着别人会去做事改变一样。这没有给我带来心理负担,所以自然也没有开始。这章让我正视现在的自己,我决定不再去拖延不再想着明天的自己会做,因为很大的几率是明天的自己和今天一样,什么都没有做。
此外还有很多新鲜的想法,比如接受自己的失败与自己进行妥协反而会增强自己的自控,善行以后伴随着恶行,我做了某一些事情甚至只是幻想就会导致我对另外一些恶行放纵。这些都是我以前没有意识到,或者习以为常的事情,当书里点出来时,才惊觉,原来我比意识到那样更加放纵自己。
问题4,你从这本书里学到了什么?
一半一半吧,其实心理学就是这样,它有时候并不是告诉你一个很新的知识或者系统,而是提醒了你的行为或者思想,或者唤醒你原来就知道的知识。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和梳理。虽然也产生了一定的疑惑,因为按照书里说的,其实自控力是一个很难掌控的东西,你无法考虑到方方面面,你甚至不能逼自己太紧,甚至有时候你只能控制你的情绪而无法根本解决一些问题。
不过就像文章最后所说
“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请保持科学家的心态。尝试新鲜事物,收集自己的数据,根据证据做出判断。对出人意料的想法保持开放的心态,从失败和成功中汲取经验教训。坚持有效的方法,和他人分享你了解的知识。面对复杂的人性和现代社会的诱惑,我们最好能做到这几点。但是,如果我们能保持好奇心和自我同情,那对付它们就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