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读后感
沟通能力是幼儿教师的一项基本功,良好恰当地沟通能力能够帮助教师在工作中更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平时我们会着重于与孩子的沟通,而忽略了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就像同样一份工作,我们对待孩子尽心尽责照顾、引导孩子,但是平时疏忽与家长的沟通,没有让家长感受到老师们的工作中的用意,相互之间也难于达成共识,以至于长时间的沟通误区,导致沟通达不到效果。就像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可见,沟通是一门人人需要去学习、去探索的艺术。
这本沟通之道的书是一本很实用、可操作的书。书中清晰讲出家园共育的基础、不同的心理效应、不同家长沟通的侧重点、不同性格、不同背景、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的技巧以及与家长沟通的多种途径。有针对性、有技巧、有理念的提供策略及实践相连。就像马克思主义一样主张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证实真理,而不是空想主义。书中针对事例针对性实事求是讲出问题原因和解决办法。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收获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早期教育观念。
现在很多年轻家长对于教育观念都有自己的一套见解,他们会通过书籍阅读、网络知识、专家课程学习了很多育儿经验。但是这些家长学习的教育知识都不是系统、科学的,都是平时积累、零碎的,而任何偏激的教育观念都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就像我从小,是在“别人家孩子”的生活里。小时候比成绩、长大比工作。小时候总会听到家里人说邻居家长:孩子成绩多少分、跳舞跳得有多好;初中中考时考上了高中重点班,但是家人却觉得没有能力考上好的大学不如选一个女孩子适合的专业,尽管这个行业并不看好,却觉得女孩子学了好就行。长大了比工作,回到家里总会听到很多关于自己的评论,“你身上的衣服一点也不好看,你做这件事情一点也不合适,你说这句话不对,你应该练琴了,你应该画画了,你应该看书了......”从小我家人的观点是摔了自己爬起来、多吃苦:从很小就是自己一个人坐高铁、自己一个人在机场迷路,好像都不曾跟家人诉过苦,以至于一直以来都是有些自卑的。
我认为健康的孩子应该是自信的!乐观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勇敢的面对困难、积极地迎接挑战、自主的选择自己的所爱。
二、从多个角度反映孩子的变化。
以往我们作为教师在于家长沟通时,家长会问孩子情况怎么样?老师回答最多的就是:很好啊、挺好的、他吃饭吃的挺不错的。其实,站在家长的角度并不想听到老师的形容词,而是希望听到具体描述的事件。
其实,孩子的表现是多变的、也是多方面的,我们平时需要的是对孩子多方面的观察,反映孩子多方面的进步和变化,让家长真切感受到教师的用心,也帮助家长更积极的与教师进行家园沟通。
三、不要总是盯着家长的教育误区。
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我们常常会:讨论家长教育观念不对、埋怨家长对孩子太溺爱、操心家长对孩子教育不重视......这是时候教师操之过急就会让家长产生心理压力,妨碍教师与家长的进一步沟通。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有一些家长会问我:孩子做事太拖拉怎么办?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孩子不听劝怎么办?孩子总是在家里要喂饭怎么办?其实,家长向老师提问,是出于对老师的一种信任,我们不要把焦急的心情传给家长,避免家长经常紧张兮兮的。我们可以给家长推送一些教育链接方便家长学习,促进家长进行比较和反思。平时即使给家长讲太多大道理,对家长来说实行起来还是有难度的,最好的就是给家长提供具体的方法。
四、对孩子讲诚信,许诺要量力而行。
在平时我们会听到家长、老师说:你做的好我就会怎么样怎么样。家长和老师为了鼓励孩子做某件事情,就会用丰厚的条件去刺激孩子。当孩子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了,结果大人们却不履行承诺,那么下一次孩子也会目中无人、难以管教了。在平时我们与孩子相处时的小细节,孩子也会记在心里,可见久而久之对孩子的影响。就像平时巡班时我们会听到老师们说: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丢出去、你们听话了就带你去玩滑滑梯、你听话了我就带你去魔法王国......一些不切实际的许诺也会让孩子不再听从,慢慢的更难管教。
我们作为教师,更有义务去提醒家长在生活中需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轻易对孩子许诺,做到说到做到,孩子才会健康发展。
沟通是70%的情绪加上30%的内容,可见平时在与人沟通时有一大半来自于情绪的支配,真正有效的内容是极少的。家长是复杂、多元的群体,在年龄、性别、性格、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不能对每个家长采取单一、相同的方式与家长沟通。与家长沟通是一种在实践中不断超越的智慧型艺术。学习了家长沟通之道也是帮助自己掌握更科学的方式、赢得家长尊重的幼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