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这是昨夜跟朋友聊天,朋友突然问出来的,其原因不明,只是在她问出这个事情时,心中不禁有些担心她最近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影响了他的心情。
好多人不愿意承认,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一切正常,心情也不错,怎么可能会问出这个问题,作为作者,虽然人家没说,但是自己已经开始脑补剧情。
我怀疑有三种可能,一种是最近压力很大,工作中又没有太多的成就感,让自己对工作有了厌倦的情绪,各种负面情绪下,情绪有些失控,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怀疑,坐在椅子上,看着自己的居住地,想想自己的小工资好像又还不起马爸爸的花呗,自己也因为长时间的工作,没了自己的业余生活,甚至连个说话发泄情绪的对象都没有,突然有感而发,觉着自己老了,练年轻应该有的热情都没有了,才会突然问出这个问题。
一种是感情生活上有些较大的落差,重复的工作搞得自己天天都在忙,可是细数下来,又不知道自己忙的是什么,重复无聊的工作,让自己干的烦,觉着自己干的没有意义,再加上感情上的不顺利,让本就压力很大的自己,感觉自己好像变了一个人,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来兴趣,就像一位视频博主所说:外面下着大雨,要不是身上有包烟,我连伞都不想打。
最后一种呢,属于单身久了自己YY,她对我有意思?当然自己也知道这是不切现实的,纯粹是自己作为一个单身男性,对于爱情这种事情的美好向往,毕竟在屌丝男士的眼里,一个女的对自己笑一下,都已经足够让自己幻想跟人家过完一生了,这么一想,我自己也是那种没有免脱这种俗气的,不禁恨自己的没出息,怎么说也得等人家回眸三笑,再想那种事情。
好吧,看来自己真的是中毒很深,需要到医院里给自己开些治疗睡眠的药物了。
一看就是平常没休息好,脑子里都出现了不该有的幻想,可是说开了下脑洞,幻想这种过程还是应该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想到这里,自己也有了好好回答人家这个问题的动力。
尽管我作为一个不一定优秀的文学创作者,兼业余四级人生感悟毒鸡汤老师,还是很乐意给人开导一下别人心中的困惑,做一个摆渡人,送对方到达想去的彼岸的这个过程,其实不仅仅是在渡人,也是在渡自己。
就我到现在的人生阅历来说,我认为哈,人是一种不能闲下来的生物,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一旦让自己闲下来,就容易出现自己各种幻想各种事情的心思,我称之为闲的蛋疼,给自己脑子找点事干。
而既然是闲下来,那就没有太多起身工作的想法,甚至超过在床上能够到的距离,都已经是遥远的天涯了,但凡是让自己身体动起来的项目,都是不想干的,那身体闲下来了,这脑子就闲不下来了。
论胡思乱想的本领,女人天生就比男人强上很多,所以我又多想了一种思维想法,那位跟我对话的女性,在好不容易休息下来后,自己开启了脑洞模式。
但无可否认的事,她的这个问题让我感觉到惊喜,也让我感觉头疼。
惊喜的是,有人向我提问,那说明在她眼里,我算是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一个人,能帮她解疑答惑。
可让我头疼的事,这种问题的答案我一瞬间迸发了很多种回答,几乎从各个角度都可以回答,只是哪种回答是她想要的,我反而不太清楚。
准备回答这个问题时,我给你自己写了满满一页的解答思路,算是给自己列的大纲,也是我写到现在给自己列的最长的一个。
然后等我细细的思索整理之后,我发现这些回答思路的原点,多数是因为一个人对自己生活的过于熟悉,在今天就知道明天所要面对的是什么,这种提前预知的感觉,让人对生活缺少了很多必要的新鲜感,从而导致自己在生活中,逐渐麻木,看不到未来的转折点在哪里时,人总是会在心里涌出绝望的感觉,从而滋生负面情绪,对生活失去激情。
道家称之心魔,佛家称之为修罗。
周而复始对人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情,无法在每一天里都获得成就感,没有人会因为你每天的工作称赞你,只会因为你某个季度里的出色表现,而略微夸奖上几句。
这个周期性太长了,不管什么生物,正反馈的频率越高,才能让工作、生活、生存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正反馈是指积极正面的情绪提升,简单来说就是奖励机制,你因为干成什么事,而得到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奖励,就像嗑瓜子,都是越嗑越带劲,因为大脑里会告诉你,你这样干,会有奖励。
亦或者说是小说里主角的那些表现能让读者感觉到爽!
就像主角跟恶势力做斗争,一开始打不过,实力差距也大,被反派按在地上摩擦,然后关键时刻主角爆发,怒殴大BOSS,这是最经典的正反馈例子。
如此想来日本的凹凸曼可能早就明白了这个体制。
然后一招鲜,吃遍天,各种割韭菜,关键观众爱看,也吃他这一套,可谓是我们都知道了凹凸曼不到闪红灯,就打不过大怪兽,可我们还是无比希望看到这样的剧情。
而尴尬的是我们的工作要求、生活要求都很高,这种压力下所产生的负面情绪,不是每天下班给自己买个冰淇淋,做顿好饭所产生的正反馈可以消除的,负能量大于正能量是一种很危险的信号。
不断累积叠加下,人们自然就感觉生活好无趣,日子好无聊,工作也好烦。
一般狗血剧情里,人都是因为为了寻找刺激,才口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的选择了橱柜。
这三大项应该是所有人都会纠结,并长期无法消灭的问题,也成了各种电视剧、电影长期使用的故事套路。
这在我看来,就是作业不够多,工作还是少,对象还不够闹腾,这种情况一般就是咱们所说的吃饱了撑的,没事闲的。
顺着这个思维方向,反向思维一下,当我们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获得正反馈,完成任务,获得奖励,是不是就能保持高度的热情。
理论上是可以的,只是频繁的正反馈也会出现后遗症。
有科学家用老鼠做实验,两个箱子里放着老鼠,一个里面有个小机关,按动就会掉食物,一个什么也没有。
经过试验之后发现,最开始两个箱子里的老鼠,都开始焦急的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探索,在箱子里各种转悠,当有机关箱子里的那个小老鼠在偶然的机会下,触发了机关之后,两个箱子里的情形就开始发生转变。
老鼠第一次发现食物时,并没有发生什么不同,可在第二次、第三次偶然触发之后,小老鼠也发现了不同,便会开始尝试主动触发机关。
在发现只要触发机关,就会获得食物之后,小老鼠便不断的触发食物,最开始还只是饿的时候才会触发机关,可是到了后来,情况又开始不一样了,小老鼠开始近乎疯狂的触发机关,可就算它吃饱了,也依旧会触发机关。
经过研究后发现,这只小老鼠体内的肾上腺素的含量是平常的好几倍。
而另一个箱子里面,小老鼠在早期转悠之后,没有触发任何机关,在转悠了几次之后,小老鼠就不喜欢转悠了,停在一个地方节省体力。
没有任何的活力,精神也萎靡不振。
然后对这只小老鼠研究后发现,这只小老鼠的肾上腺素比平时还要地上很多,而且身体的各种数据都有所下降,远没有前者健康。
再次之后,研究人员得出结论,高频率的正反馈,会让生物兴奋,同时在确定这种正反馈是如何获得之后,生物会不断主动触发这种正反馈,给予自己精神上的刺激,让自己不断更加兴奋。
为了验证这个理论,研究员招募志愿者进行试验。
这是一种电击实现,志愿者坐在一个椅子上,不用他做什么事,但是研究人员给了他一个按钮,但也告诉志愿者,只要按下按钮,就会触发开关,连接在他身上的设备,会电击他自己。
如果单纯的说出这个实验,很多人可能会想,明知道自己按下按钮,就会让自己电击,那只有傻子才会按啊。
可惜事实有很多时候就是远比咱们想当然所想的荒诞,实验的最开始,没有人会去按击按钮,可是时间长了之后,有些志愿者在座椅上闲的蛋疼了,有那么几个人率先开始作死尝试按下按钮,想验证这个电击的程度,第一次按下按钮,自然是被电的特别不舒服,也尝试过了电击的疼痛。
按理来说,已经品尝了电击所带来的痛苦,这人应该已经知道了这不是开玩笑,总不会再去按击了吧。
可后面,奇怪的一件事发生了,一开始只是一两个人尝试初次按击按钮,可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在无聊和好奇心的趋势下,尝试按下按钮,也有一部分人始终控制着自己,不去按下按钮。
在之后,忍耐着不按的人里,有一些终于忍受不住,按下了按钮,另一部分依旧不按。
而令人惊奇的是,已经尝试过电击滋味的人,又开始尝试按下按钮,再次被电击,甚至有一部分人似乎喜欢上了这种被电击的感觉,开始频繁的按下按钮。
而研究员为了继续研究这是否与人无聊才会干这种事,他们开始给所有人发本书,可这些人所表现的态度不一。
有一部分按下按钮后不敢再尝试的人,开始看起书来,只是还是会去注意这个按钮,那些始终没有按击按钮的,则是专心的看书,完全无视了按钮。
可那些已经按击上瘾的人,对看书的情绪并不是很高,反而还是会时不时的按击按钮。
所表现出的反应,也从最开始的痛苦,变成了略微享受的表情。
之后研究员又把书本收回,这些人就开始出现两极翻转,再次没事干的人,那些按击过多次按钮的人,多数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开始按击按钮,而且频率也开始越来越高。
而那些没有尝试的,有几个开始尝试,可更多的还是继续选择不尝试。
当研究员把设备拿走,不再有机关可以电击自己后,情况又有了不同,那些沉迷电击自己的人,竟然有人开始主动要求研究员电击自己。
这是什么情况,受虐狂就是这样养成的吗,而那些不尝试的人,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只是他们的情绪开始有些暴躁起来,似乎也开始无法继续这样孤独的事。
经过测试之后,主动要求电击的人,他们身上的肾上腺素很高,整个人在接受电击后,反而更加兴奋。
又经过几次类似的实验之后,研究人员发现,人体会因为正反馈,而感觉到爽,可这种爽来的快,去的也快,几乎很快就会迎来情绪上的低落,可肾上腺素还没有消退,这个时候大脑已经假认为是激素不过,然后就会让人感觉到对正反馈的渴望,于是人就不受控制的去重复正反馈,让自己越发的兴奋,可事实是,你的身体就像一个流水的阀,你需要将阀开的更大,才能满足自身的所需。
也就是说,人体已经麻木了,适应了这种激素的存在,想让他感觉到兴奋,就需要更多的激素刺激,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老烟枪,抽烟的时候会一根接一根,因为他们的身体适应了这种量,可是你的大脑还没有感觉到爽。
这样一说,也就可以理解很多情况了,就像为什么人爱玩游戏,爱玩手机,爱刷抖音了,因为这种能快速的刺激你的大脑,让你兴奋,然后后续一停下来,你的大脑受不了了,不断的就会粗催你继续下去。
所以才有很多人说,抖音毁掉了这一代年轻人,甚至老人也无法克制自己刷视频的冲动,可抖音真的是在摧毁这一代人吗?
这个问题篇幅较长,也很适合单独列一问出来,到时候咱们再详细的聊聊这个。
言归正传,我们的热情真的消失了吗?
显然是没有的,可咱们为什么越发的冷淡了。
答案很明显,没有奖励机制,感觉不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对未来也就少了很多期待。
以前看到过一个书名叫《人间不值得》,说实话没有看过里面的内容是什么,只是单从这个名字上,我感觉想说的是无尽的孤独。
也是因为这个名字的启发,让我有了本书名字的灵感。只是我跟那位作者的想法不太一样,《人间三千六百问》,问的是众生,问的也是自己。
我想弄明白我心中总是会涌起的各种疑问,算是对自己的一次文化输出,帮助很多像我一样对人生有很多疑问的人,找到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原因。
我觉着吧,其实很多人做事,心中都难免会有期待值,那怕这个期待很俗气,想着自己能赚上多少钱,对自己的名声能提高多少,这种期待值也是正常的,毕竟这个社会,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就算梁山好汉也会因为兜里钱不过而发愁。
期待值的高低,也会影响我们对处理事情时的认真程度。
这个多会因为自身的性格而出现各种差异,咱们所说的工作狂,多是自身好强,对自己的期待值跟要求都是极高的,他们属于那种完美主义者,希望出自自己的东西,都是精品,这样他们总会各种想办法,让自己的工作、作品都达到他们心目中的要求,这一类人是最容易出精品的,也更容易获得成功,用容易这个词,可能还是有些不妥的。
因为没有什么精品是用容易二字,就可以表述当事人为了这个精品,所做的准备工作,所做的精准操作,这个过程可没有那么容易。
以前的手艺人最懂得这个,他们的匠心,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磨自己的技术,在不断的失败中,才变得这么好,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自己为了这份高超的手艺,他们付出了多少努力。
你可以比现在所做的好的多。
这是每个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心理暗示,优秀的人是比普通人多做了一些,精英的人是比优秀的人多做了一些,而完美主义者是要比任何人都要多做一些。
在他们的高度期待值下,他们有更大的动力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这一类人的心性坚韧,不会被一般的困难而打倒。
可完美主义者毕竟只是人类中的一部分,很多人,因为自己的成长经历,在少年时便受到了挫折,或因为工作压力,或因为郁郁不得志,让原本进入社会之后,想要大展宏图的少年,狠狠地挨了来自现实的打击。
一次又一次的教训,让他们被迫磨平了自己的棱角,为了这个世界而做出了过多的妥协,更关键的是,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期待值,每天想要的都是最普通的,可能是因为发现自己辛勤的工作,可是换来的却还是每个月领着勉强生活的工资。
可能是因为来自同事的排挤,可能有很多我们无法知道的可能。
看清了现实,认清了自己的能力,不敢对未来再抱有太高的期望。
当没了期待值,自然就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少了很多更好的想法,满脑子想的都是该怎么混过每一天,只要平常的工作不出问题,他们就已经谢天谢地,也是这样的想法,让他们越发的觉着自己所做的不值得,是自己不喜欢的。
高期待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收获高回报,而我们却大多一一拜倒在了也就这样的想法。
这样的情绪之下,哪里还会有高昂的情绪,去面对每一天。
这让我想起了一对经典动画角色,海绵宝宝、章鱼哥,这两个人的性格可谓是天差地别,海绵宝宝是真心热爱做汉堡,每天起床时都是精神饱满,干劲充足,可是章鱼哥每天上班都是毫无干劲,双眼疲惫,忍受不了自己老板的压榨。
它想的更多的是怎么还没下班,它认为重复的做着收银的工作就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整天负面情绪饱满。
还有一个经典的例子是男女生对约会所抱有的幻想。
普遍低价值男生对约会的期望值很低,想着好不容易有个女朋友,忍着点,让着点都是可以的,只要人家不跟自己提出分手,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这样他们在面对女生哪怕做出一些过分的事时,只要没有低于他们的期望值,就已经很知足了。
而女生则相反,女生对约会这种事,抱有的期待值很高,可能是希望对方带自己去玩好玩的,去吃好吃的,去做各种事情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这也就导致,在约会的过程中,女方经常觉着自己男朋友做的不够好,而男方觉着自己女朋友做的已经还可以了。
女生因为没有满足自己的期望值,而感到生气,男生则因为自己的期望值没有被打破,而庆幸。
再后来,就自然而然的导致,女生觉着男朋友太无聊,没意思而选择分手,男生则是因为一直满足着自己的期望,纳闷女生为什么跟自己分手,自己做的不够好吗。
而那些已经看透这些的人,就会在约会的时候,不断调整对方的期待值,争取做到满足双方的期待值,让女生感觉不错,或者满意,让男生提高期待值,做出更合适的处理方式。
举这两个例子,也是想说明期待值对于人的影响。
我们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讨厌做一件事,只是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搞得自己的心态不稳定,出现负面情绪,而这种负面情绪又因为没有正反馈的奖励机制营造正能量进行抵消,从而让我们自身的期待值越来越低,期待值越低,就越觉着自己做的事情只是为了混日子,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糟糕,情绪持续低落之下,自然就会不断消磨自己的热情。
当我们发现我们自己在做事上已经麻木的时候,对自己抱怨,对社会抱怨,从而更进一步放大了懒惰的消极情绪,怎么可能还有那往日的热情。
也就觉着自己越发的像条咸鱼,没有目标,生活过得一塌糊涂,觉着生活过得一点意义都没有。
想解决这种情绪也不难,总结以上来说,给自己重新设定高要求高标准的人生追求,给自己定下一个需要自己不懈努力才能完成的目标,将目标详细的分成各种小块,在一点点的完成中,给予自己更多的正反馈,抵消自身的负面情绪,让自己不断的得到满足感,刺激自己重新焕发活力。
将自己的期待值提高,选择让这件事更好,而不是满足于好像还行这样的敷衍追求。让自己变得更好,不断的成功之下,热情怎么会不回来。
别老想着一成不变才是稳定,不断创新才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