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韭菜”?它原本只是一种草本植物,具有特殊的强烈气味,可以入菜,也可以入药。
而不知什么时候,在交易市场上,“韭菜”有了新的含义。自李笑来和人私下谈话的录音被泄露后,“割韭菜”一词就风靡了全互联网。这不,李笑来甚至出了一本讲“韭菜”的新书——《韭菜的自我修养》,借负面事件来营销新书,这招不可谓不高明!
这是一本非常薄的小书,百余页,几万字。李笑来用他一贯犀利的口吻讲述一些投资市场的原则和见解,概念清晰,逻辑严密,当然也难免有为自己洗白的嫌疑。
作为一个完全不懂股票和投资的人,读了这本书,我倒是有一些收获。
首先,李笑来对“韭菜”一词的定义进行了梳理:
韭菜,一般指交易市场里没赚到钱甚至赔钱的势单力薄的散户。
与韭菜相对的,是“庄”,即交易市场里财大气粗的大户。
所以,我们常说的“韭菜”都是被收割的,他们注定要赔钱。而那些赚到钱的人,肯定就不是“韭菜”了。这是在书的开篇,李笑来对“韭菜”下的定义。
那么,“韭菜”为什么会是“韭菜”?因为他们一进入交易市场就盲目跟风买买买,而没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所以,“韭菜”们其实不是被“庄家”收割了,而是被自己收割了。因为,无论是入市还是交易,所有的决策都是自己做出的,没有旁人强迫。
但是,为何“韭菜”都会埋怨“庄家”呢?因为在他们看来,交易市场是零和游戏,自己赔的钱就是庄家赚走的钱。而事实上,交易市场并不是零和游戏,每个身处市场中的人都在经受一个共同的作用力,即经济周期,无论是“韭菜”还是“庄家”,他们所面临的都是同一个市场,一熊俱熊,一牛俱牛。
因此,在书的结尾,李笑来对“韭菜”的定义做了更新:
韭菜指的是那些在本质上并不是零和游戏的交易市场里以为自己在玩零和游戏的交易者,它跟你是否是散户并没有关系,而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决策出了错,就避免不了被收割的命运
从这个新的定义就可以看出,想要避免被割韭菜,最核心的是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只有认识到自己赔钱的根本原因是“入市时机错误”,而不是他人的“割韭菜”,你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下次被割。
针对投资者,李笑来在书中给出了不少意见。而这些意见不只是适用于投资市场,在其他领域也可以进行延伸。毕竟,除了投资市场,在其他领域,也有无数看不见的镰刀在不断收割着一茬又一茬的韭菜。(购买了这本书的人,是否可以说被李笑来割了韭菜?)
这两年,互联网知识付费可谓是正当风口。在这个“知识”和“干货”满天飞的时代,人人都受困于“知识焦虑”和“学习恐慌”,眼见着身边的人报了一个又一个学习班,参加了一个又一个学习群,自己也忍不住蠢蠢欲动,不断报课、囤课,甚至连讲课人的资质都没了解清楚,钱花了不少,知识却没学到多少,这难道不是在被“割韭菜”吗?
李笑来在书中说,“要主动探究表象下的实质,做善于学习的投资者,而不要做拒绝学习的投机者”。无论是在交易市场还是在知识付费领域,大多数人第一次被割都是源于“无知”,因为不了解而下手,以为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最后成了别人刀下的韭菜。
这时,你应当做的,不是继续跟风买买买,而是冷静下来归纳总结,承认自己的错误,总结失败的经验,为下一次做决策提供更完善的思路。
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头脑冷静,不盲从,不跟风,不断学习和思考,明白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这是避免成为韭菜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