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2011年的夏天,一辆辆单车闯过小镇狭小的老城区道路,位于南湖畔一所中学。这是我的初中,对从小生活在这座小镇的我来说,身边总是接触着县城的人,他们当中不乏一些老师,总是叽叽喳喳的告诉你,咱们这里已经很好了,你就在这里好好读小学、初中、高中,然后去近一点的大城市读个大学出来,再回来这里就很隆金咯。
这本来是大家一致的理念,直到在我的初中课堂上,这个来自重庆的年轻语文老师唐诚,他闯入了我们的读书生涯,为我们原本狭隘的世界观打开了一扇窗,他向我们描述了外面的世界,而我们也不执着于他讲课本上的正式内容,反而是更想听到闲时他主动聊起他的家乡重庆,他的大学的故事。与我所在的海边小镇完全不一样的山城重庆,吸引了班上很多的同学,包括我在那里。唐老师告诉我们,他也是当时来说,我有记忆的读书生涯中,第一个对我们说这番话的老师,“如有机会,还是得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走出去,这三个字从此在我心里生了根。
记得是一个星期四,我们上语文的第四课《紫藤萝瀑布》,里面的内容介绍作者的小弟去世的一些事,唐诚老师想起幼年时和外婆一起的的事情。老师骑车上学要经过外婆家,所以老师早上、中午也常常到外婆家吃饭,外婆常喜欢弄土豆泥饼给他吃。到了读中学,老师的学校离外婆家比较远,骑车也不用从外婆家过了,可是外婆常常带着土豆泥饼到他家门口等着老师放学归来。直到老师高三,外婆病发,生命奄奄一息之际,外婆还小声的念叨,说老师一定会考上大学。
当老师最后一次看外婆,外婆身上已经插上了许多管道。外婆去世后,老师如愿考上大学。这大概是那位慈爱的外婆在天堂化作星星保佑她的外孙一切顺利吧。老师说到这,眼睛开始红而湿润,老师啜泣了一会,又开始和我们讲课。下课后,同学们问老师:“老师,你为什么想哭可又没哭出来呢?”他哽咽了一会后,回答我们:“我不可能把剩下的二十分钟都在那哭,不给你们上课了吧,给你们上课就是我的责任,因为我是你们的老师。”
几天后,唐老师要走了,他的家里人希望他可以回重庆工作,一下子,我们如同晴天霹雳,全班的心情都很不好,有的同学还默默的哭泣起来。可是,当英语老师问起我们的时候,我们却全班都装作没事人一样,但几个星期来的接触,虽然老师和我们的时间相处不多,但我们都对这个老师深深产生敬佩的心理。不知怎么的,这个老师让我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些东西也一直伴随我的成长,直到今天。虽然唐诚老师的故事离现在已经十多年之久,但我一直践行着他留给我们的宝贵世界观,走出去,一步步走到了更好的地方,哪怕现在的我也像唐诚老师一样,因为家庭重新回到了这个小镇,但那些远行的经验,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
唐老师,是我在无数的老师中接触时间最短却印象较深一个老师。至今,我还能依稀记得初中第一节语文课,大家都想知道语文老师是谁。接着,走进来的是一个头发长短适合,带着眼镜的男老师,一口川渝风格的普通话开口第一句就是:“大家好,我呢,我叫...”随后他在黑板上写上两个大字“唐诚”。“啊,这就是我的名字,唐诚,很高兴看到大家啊。”
上最后一次课的那天,唐诚老师背着个出游包过来上课,那节课我们听得特别认真,甚至希望时间再慢一点。当下课铃声响起,老师面带微笑,告诉我们:分别也是需要开心的。老师走了,班上大家的眼泪还是不争气的留下来,如果可以的话,我真想回到唐老师的时间里,永远学习《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短文两篇》、《紫藤萝瀑布》、《童趣》。
作者简介:吴梓霖,一个青年作者,青年导演,潮汕人,读书期间创作纪录片作品《增城故事》。荣获2022第三届“故宫以东”完美世界文创校园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奖和2020“非遗创美,泽润增城” 增城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