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在初中,在我看来它是一本可以启蒙我三观跟爱情观的读物,近来有幸重读了一次,感觉跟初中读出来的味道有大不同之处。年龄在变,视角同样在变,格局愈发宽广,以前仅仅是觉得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可惜,感慨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只有牢牢抓在手中才能心安。放手祝曾经的爱人幸福都是虚伪的表象,别等到嫁作他人妇或已为他人郎才追悔莫及。但现在思考地会更加地深入一些,从盖茨比的死可以看出人心的冷漠和人性的薄凉,在美国当时的金钱梦背景下显得更为可笑不堪。当然,无论是从宏观或微观,感性或理性的角度,都不失为一种全面透析整本书的方法。但一直都认为,人生需要拥有一些感性,生命才会更有厚度。再次看了电影版的盖茨比后,发现用感性的方式重温经典,会让人更加深思背后的情怀。
从爱情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爱情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家境与战乱的因素两人没有终成眷属。看似神秘的盖茨比心头上一直有一颗朱砂痣,心中永远有一抹白月光,那就是黛西。在盖茨比的心中,无论他将来变得多么家财万贯,魅力无边,黛西永远是他心中那盏代表着家的绿灯,永远是纯洁与美丽的象征,这种对女神近乎虔诚的膜拜态度导致两人再相遇时心理上的不平等。他曾说过:“如果打算爱一个人,你要想清楚,是否愿意为了她,放弃如上帝般自由的心灵,从此心甘情愿有了羁绊。”盖茨比初心不变,而黛西却已嫁作他人妇,充满了物质与金钱的气息,这不禁让人扼腕叹息。最让人叹惋的爱情就是,我还是那个我,而你却不再是那个你。“别让爱你的人等太久”,黛西的改嫁告诉我们,没有人会在原地等你,时光是不可倒流的,不要等到追悔莫及才懂得珍惜。
当然,不仅仅只谈爱情,过去我阅读时忽略了关于科立芝时代一些价值观上的问题,这些细节值得我们深思。“择一人终老,遇一人白首。”盖茨比一生为一个人,筑一座城,暂且不考虑他为此付出的染指黑市交易的代价和通过不正当的方式致富,光凭他花了十年逆袭进入上流社会,都让人敬佩。他努力过,挣扎过,而不是如一摊死水一样任凭岁月流逝而不自知,这就够了。电影里尼克在盖茨比死后的喃喃自语说“你跟他们都不一样,你比他们都要优秀,都要好”正反映了盖茨比的人性所在,可能他获得财富的方式不光彩,但他举手投足间的人格魅力,他十年不忘初心的真挚情感,都让我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而不是当时上层社会那些虚伪可笑的嘴脸。“每当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社会底层的涅槃重生,纵使最后牺牲于这个时代下的拜金主义和盲目的爱情中,我认为仍可以说不悔这一生。人可以过不好这一生,但不能麻木不仁地虚度,否则就如同于浪费。
正如同这本书的作者菲茨杰拉德一样,天赋异禀的文字创造者,高中时引用作文素材一直以为他是因为自己初出茅庐崭露头角,过于狂妄自大而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途。但后来了解到是因为其妻子挥霍无度所以才穷困潦倒,最终陨落于文坛。但不得不说,这极大地激发了他的灵感,让他创作出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样富有深度的爱情故事,让人在美国梦的破碎中由不完美的爱情领悟到人生的情怀,我认为如同他笔下的人物,他自己就是了不起的菲茨杰拉德。
“那年复一年的放纵,未来离我们消失远去,那时她从我们的掌心逃离,没关系——明天,我们将跑得再快一些,手臂再伸长一些,然后是一个美好的黎明。所以我们奋发向前,生命之舟,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去,直至回到往昔岁月…”有人说这是美国梦破碎折射的悲哀,有人说这是爱情悲剧下的荒诞和讽刺,但这样乌托邦式的梦,这份纯粹的心灵追求,不正是我们心中那小小的,偶时划过的求而不得的念想的缩影吗?
愿我们都能在现实中有所得,而不是梦而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