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阅读爱好者吗?通常我阅读一本书是因为什么?
我选择一本书的方法和标准是什么?
我是怎样阅读一本书的?
我有哪些高效阅读的方法?阅读的路上有哪些困扰?
作为一个从小就喜欢阅读的人,近几年每年翻阅的书大约100本。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书籍为伴,手不释卷、每日阅读并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也不是什么书呆子行为。就像每天都要吃饭、睡觉、刷牙一样,是一种日常行为习惯。回顾阅读历程,经历了好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蛮荒时代,漫无目的随便乱看
学生时代,大部分的阅读主要是教材。上课时,我不喜欢听讲,而是喜欢自己阅读、思考、做题。从小学时,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开学前,我会利用假期的时间,借来高年级的书籍,把新学期要学的各门学科自学一遍,并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各个学科架构成逻辑体系,总结出自己的解题套路。这是我上课不用听,却能回答老师提的所有问题,超额完成老师要求的任务的秘密。别人以为我是学习或考试天才,其实我只是比别人更勤奋一点。这种提前预习、阅读的习惯,成年后,我也带到了商学院的学习中。
除了上学要求的课本或者课外教材,其它的都是漫无目的随便乱看。一方面,由于身处偏僻的乡村,能获得的书很少,信息很闭塞,身边爱读书的人也很少,没有人指导该读什么书,如何读书;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性格内向,喜欢独处,又渴盼超越现实所限的人,书籍是我唯一可以自由遨游在另一个世界的通道。所以,我基本上是逮着什么书,就读什么书,把自己能获得的所有的书都读完。
对课本的研究和架构,训练了我的自学能力,对解题套路的总结训练了我的逻辑思考力。而课外阅读,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是《居里夫人传》和《吴健雄传》,是初中语文老师特意送我读的,他说,你也可以成为像她们一样的人。后来,我就真的沿着两位偶像的路,学了物理,进了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工作。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让我对海产生了莫名的向往,所以大学选择来上海,并在这里安了家。琼瑶的爱情小说,影响了我的爱情观,进而影响了我的爱情。金庸、古龙的小说,使得自己从小就有一个侠女梦。其他的书就都不记得了,究竟有没有用上,就更不清楚了。
第二个阶段,农业时代,一周一本书
这是在听了某奇女子一天一本书的故事后,被触动了,也立下了一周一本书的目标。读什么呢?和君商学院创始人王明夫先生每年都会整理一份书单,作为送给他学生的礼物,书单中说:各人根据自己的职业选择和兴趣爱好,建设一个“丁”字型的复合式知识结构,在知识面和视野上要足够宽广,在自己的目标专业领域要足够纵深。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演绎出一个与职业目标匹配的知识地图和书目建设,养成“不可一日不读书” 的阅读习惯,循着这个知识地图和书目结构,持续学习、日积月累,最终建设一个“丁”字形的复合式知识结构,蓄深养厚、厚积薄发,让职业成功水到渠成、自然天成。
此时的我已不再想当科学家,但是做什么?我新的职业目标在哪里?我并不清楚,所以自然也无法演绎出一个与职业目标匹配的知识地图和书目建设。但是先生说,知识结构建设和阅读范围选择的角度上说,“产业+管理+资本”的交集地带,出职业高手的概率较高,如果能从这个书单中每个门类里挑出几本,培养知识的宽度,然后选择其中一个类别地毯式读完,再看完书单中的一百多部电影,经过几年的修炼,职业成功会水到渠成。
我照着先生的话去做了,老老实实读了三年书,大约300本,看了150多部电影。刚开始,每读完一本书就画一张思维导图,写一段读书感悟,标志着自己读完了,然后开始下一本,一般3-4天完成一本书。老实说每一本书读的时候都很兴奋,很澎湃,如饥似渴,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太多,每一本书都为自己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但究竟有没有读懂,吸收了多少,用到了多少,我真的不知道,但自己渐渐成为了朋友眼中行走的图书馆。
第三个阶段,信息时代,主题阅读
一共地毯式完成了两个主题的阅读,第一个是互联网思维的30本书,第二个是经济金融里的53本书,选择这两个主题,都是出于通用性考虑,互联网时代,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互联网思维,还必须懂点经济金融。
第四个阶段,大数据时代,按需阅读
随着读书的增多,一个人读书很寂寞,于是便办起了线下的读书会,我把《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的阅读方法拆解,变成一个个阅读任务,每周和朋友们一起实战运用检视阅读法、分析阅读法,共同阅读并分享讨论一本书,阅读的书籍主要以金融为主。
阅读方法的训练办了十次后,我不再满足于为阅读而阅读,而是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想要解决身边人的一些问题,例如职业迷茫、缺乏梦想、缺乏学习方法和阅读方法、不知道如何管理时间、财商不高、不知道如何投资理财、想创业不知道怎么办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会问自己,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谁是解决这个问题最牛的人?他写了什么书?或者会推荐什么书?
我开始循着这些逻辑,按需阅读,每周指定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问题,阅读几本书,并将几本书里的知识按自己的逻辑架构,设计成一次一次工作坊。
当工作坊开了一年半,共73期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中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创建了自己的书单,形成了对实现好人生的能力认知,并系统架构了《人生设计》的方法理论体系。
以上就是迄今为止,我经历的读书的四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读书的原因、目的,选书的方法和标准。现在的我是怎样阅读一本书的,有哪些高效的方法,又还面临着哪些困难呢?
最高效的阅读方法,是为完成某个有期限的任务或项目而读,例如半年写出一本书,一个月就某个主题写出一篇论文,一个星期举办一个主题分享会等,这种有期限有目标的阅读,会让学习效率倍增。
阅读具体一本书的方法,可以参看《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将读书划分为四重境界。
第一重,基础阅读。逐字逐句,从头读到尾,停留在这一阶段的人,经常读书虎头蛇尾,读一本书要很长时间,也很难读完一本书,好不容易读完了,也容易读了结尾忘了开头。
第二重,检视阅读。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的阅读方式,包括系统的略读和粗浅的略读。
系统的略读,作用在于帮助我们筛选书籍。步骤是,(1)先看封面题目和腰封,在心中对书籍进行归类,对作者的重量级进行初步判断,对书的主题和要解决的问题有初步的概念;(2)接着看目录,大致了解书籍的架构;(3)从目录中挑序言和几个与主题有关的章节看看,特别关注本章摘要和本章总结;(4)最后左翻翻、右翻翻。短短15分钟内,就能了解这本书大致的内容。
有些书籍到此就读完了,有些重要的书籍则还需要继续往下走。
粗浅的略读,遇到很重要又真的好难读的书,就需要进行粗浅的阅读。阅读就像打Boss,难懂的段落就像打Boss路上难缠的小鬼,这时候,你只能面对它,先扣点血,也就是从头读到尾,难懂的地方记下来,别停顿,读第二遍时再回到问题,把问题一举拿下。
第三重,分析阅读。分析阅读是建立在检视阅读之上,针对那些特别重要的书,例如巴菲特眼中的《聪明的投资者》。你不仅要知道一本书的主旨是什么,还要知道书的详细内容、逻辑框架、有哪些重要的词、句、思想、主旨句,还要能重新架构作者的论述,做出自己的评判,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四重,主题阅读。是一种主动和系统化的阅读,主题阅读主要有六步骤,根据主题设计书单——运用检视阅读之系统略读简化书单——挑出主题相关章节——构建统一的关键词——提出问题整理答案——合并答案归类到议题。通过主题阅读形成自己的思考框架。
前三重境界是书在读你,你要努力去理解书籍,第四重境界是你在读书,让书籍为解决你的问题服务。但第四重境界有一个缺陷,你读的往往是你想读的,你理解的往往是你能够理解的,这样的阅读很难打破我们思维的边界。
所以,我们要时刻记住,我们的思维边界、我们的所知障一直都在,要始终怀抱谦逊,以空杯的心态,认真地倾听不同的声音,然后架构出你自己独立思考的观点,不断打破我们的思维边界。
克服所知障,不断打破我们的思维边界,这才是阅读真正的意义和目的。也是我们需要建立“丁”字形知识体系的原因。
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我们需要夯实,同时也要在人生的重要领域开展深度的耕耘。
简单专注,拓展人生的深度:我人生长远的梦想和目标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和目标,我应该深度耕耘哪个领域的知识?我通过哪些途径获取这个领域的知识,设计我的阅读路径?
在自己想专注进步的领域,进行广泛的粗读,和少量书籍的精读。广泛涉猎的同时有所聚焦,有所侧重。该领域里的经典书籍需要反复阅读,同时及时涉猎该领域中的最新资讯。
在你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梦想和目标的时候,你最需要阅读的是关于人生设计和梦想规划的书籍。
博览群书,拓宽人生的广度:为了实现幸福美满的人生,我还应该涉猎哪些领域的知识?
但是,人生时间非常有限,也非常宝贵,我们不可能做所有的事,也不可能读遍所有的书。读一本坏书的时间,我们不仅浪费了读两本好书的时间,坏书还可能腐蚀我们的思想,让我们走弯路。
高效、方便、快捷、偷懒又精准的选书方式是利用前辈们整理的书单,请该领域的大咖推荐书籍,例如和君王明夫先生推荐的书单。由该领域的经典书籍出发,有哪些相关书籍可以对本书进行补充?横向相关书籍比较,纵向相关书籍延伸,运用主题阅读法为自己列一份书单。
阅读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在于――有很多人会对你发表“读书无用论”,想要扰乱你坚持阅读的心智,这个时候你要坚持做自己。
一本真正的好书,是一位智者毕生智慧的凝结,阅读始终是我们获取智慧、知识、技能的最重要、最便宜、最快捷的方式,帮助我们从吸取别人的经验中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