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关于AI的话题非常地热,热到几乎每一个当红科普作家,都要写一本书,来谈谈他对AI的认识,并且给出一个“AI未来将在多大程度上取代人类”判断的程度。
科学家们讨论来讨论去,有一个判断是基本达成共识的,那就是人跟人工智能的最大区别,在于人类拥有意识。
意识是一个人人都有,无时无刻不陪伴在我们左右,却叫我们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科学家们对意识也是知之甚少,仅有的一些认识也是颇具主观特色。
曾经有个美国哲学家克拉伦斯·刘易斯说,意识的最基本单位可以叫做“感质(quale)”。你看到的每一种颜色,听到的每一个声音,品尝到的每一个味道,都给了你感质。
我们用意识感受生活、塑造生活,用数不尽的文字和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来描绘它,却始终不知道它从哪来,到哪去,又因何而存在。
意识是我们的主观体验,是我们区别于他人、环境与其他一切事物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生命就是意识的生命,我们活一辈子就是主观体验一辈子。
生命是有限的,相应地,人的意识也就有了边界。任何人都不可能用有限的生命,去完整地体验这个无穷的世界,我们必须有所取舍。
年轻时,我们充满了目标感,学习为了考试,交友为了社会关系和资源,打扮为了赢得异性的目光,读书为了寻找达成目标的捷径……我们终日忙忙碌碌,却忘了去体验生活本身。
从写公众号开始,我增加了输入和输出的频率,也逐渐明白了很多之前不明白的道理。有时候就想,要是我早点明白这些就好了。
于是,我想把我的顿悟讲给女儿听,甚至有些怀疑,我们为什么要为孩子营造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而不是选择尽早让孩子懂得一些有关人性的道理?
现在想来,单单从意识的角度来说,这样做也是不合理的。
首先,我们强加给孩子一些他们理解不了的道理,用一些严肃的、复杂的事实来劝告他们,甚至有时候还要揭露一些残酷的真相,这,一定不能给他们好的体验。
其次,如果孩子们本来以为世界是这样,结果长大后发现原来是这样,慢慢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意识到其实还可能是那样的。这样一点一点理解、发现和顿悟,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啊,就像我现在这样。
意识是造物主赋予我们每一个人的,我们都有权利拥有自己的体验。那么,你用你的人生体验了什么呢?
就在刚才,由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我狠狠地批评了蓬蓬。在随后的半个小时里,她泪眼婆娑、一声不吭,低着头坐在那里发呆,直到她爸爸进来。
爸爸安慰了蓬蓬,还给她讲了几个笑话,逗得她咯咯笑了半天。再之后,弟弟也加入了进来,三个人一起玩各种幼稚而有趣的游戏,又消磨了半个小时。
如果单以时间单位衡量,他爸给孩子的陪伴远没有我多。但如果加入意识的感质单位,比较我们给孩子带来的美好体验的多少,显然我就要远远的落后了。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难道不应该像看待时间一样看待意识,珍惜意识的每一个瞬间,利用好每一个单位的感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