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傅不思
今天,汤圆对大家来说,并不是稀罕的物品,现在机制袋装的速冻汤圆各大超市都有售卖,随到随买并不排班,要吃汤圆买来就煮,百姓人家也可天天过年。
过去,吃汤圆却是娃娃们一年到头的“念想”,只有过年方能吃得上这稀罕物品。盼过年就是盼能吃到一碗滋糯甜蜜的汤圆。在娃娃们心中汤圆同春节联系在一起。在娃娃们的眼中,一碗“汤圆”所代表的就是“新年”。从制作汤圆的原材料到端上桌的一碗汤圆,整个过程几乎就是过年的全部内容。
记得小时候,每年腊月二十六后,家家便开始用盆桶泡稵米(四川人把糯米称着稵米,音jiu),准备家用的小石磨推汤圆粉。凭经验稵米要泡一个对时一天一夜,推出来的汤圆粉又滋又糯,由于这稵米粉“雪白而细嫩”,好似成都细皮嫩肉的女娃子,成都人就叫它:成都粉子。磨“粉子”推汤圆是娃儿们最高兴的时候,欢天喜地围着石磨转,双双眼睛盯着磨缝中流出的白色米浆,磨完后把米浆舀进布袋,扎紧袋口让它自然吊干,成都人称为:吊浆。
家户人家还得自己做汤圆心子。红白糖那时要凭票供应,红糖加少许猪油,配上炒芝麻、桃仁、花生仁、黄豆面等,像和面一样反复揉搓,先用擀面杖把它压平,再用菜刀横切竖切成大指甲盖大小的丁块,然后整齐地把它码放在盘中,“私房汤圆心子”就算大功告成。那时娃娃们会趁大人不在,偷些出来当“点心”,分发给自家兄弟伙一同分享,大多时候感觉邻家“心子”都比自家的好吃,家里大人会敲着自家娃儿的脑壳骂:隔锅香。
初一早晨,母亲很早就会起床,把一张干净的湿毛巾铺在灶台上,整整齐齐地把做好的汤圆摆放在上面,锅里的水早已烧开,只等我们起床“下汤圆”,母亲会说:“赶早!赶早!吃了汤圆,保准一年圆圆满满”。
在我的记忆中,自家磨的粉子和做的心子,由母亲包的汤圆,吃起来滋糯、细腻、甜蜜、感口,好像肚子永远也装不满。
多久以来,成都汤圆还有它的故事。成都人有句展言子:“你娃乱想汤圆开水喝!想得到好”。过去汤圆店一年四季都售卖汤圆,品种很多,有:红糖的、白糖的、黑芝麻的、玫瑰的、桂花的和鸡油七星珍珠汤圆。汤圆店有名的:春熙路西段的"华华汤圆"、总府街口的"赖汤圆"、福兴街的"蒋汤圆"、梓潼桥的"杨汤圆"、昌福馆街的"七星汤圆"、还有“郭汤圆庄汤圆王汤圆"等等,遍街都是汤圆店。
每到数九腊月,街上拉车打工下力气的买碗汤圆吃,既热和又可稍作歇息,吃完了坐在凳子上不起身,递过自己的汤圆碗,还会大声武气的喊,“再给点汤圆开水喝”!
这时,内堂煮汤圆的师傅会接住碗,把鼎锅里的煮烂煮漏糖的烂汤圆舀上两个,回应一声:“汤圆开水来了”!
这碗端出来的开水就有了“内容”,能够多吃两个烂汤圆,既喝了开水又可多休息一阵子。
成都还有了另外一句骂人的话:“你说不来话!拈汤吃嘛”!这汤圆开水硬是就“拈”得起来,可以多拈两筷子!
这就是成都人的口头禪:“乱想汤圆开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