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一定要结婚吗?
据国家统计局显示:我国2018年结婚率仅为7.2‰,创近10年来历史新低。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与“60后”不足5%的未婚率相比,“85后”女性未婚比例为27%,“90后”未婚比例高达75%。
“还未遇到Mr. Right”、“婚姻是个经济学命题”、“婚姻是自由的坟墓”等原因成了女孩们通往婚姻路上的“绊脚石”。
电影《小妇人》改编自1868年问世的同名小说,通过三位女孩的挣扎和选择,帮助我们理清女孩们的困惑。
01
金钱or爱情
四姐妹中,首先面临这个问题的是梅格。
一直向往恬静生活的梅格与踏实、正直的家庭教师约翰坠入爱河。
问题是,在那个女性几乎无法靠自己谋生的时代,与富有的男人结婚几乎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而这位善良的教师,既不年轻,也不富有。
我相信现在绝大多数女孩也会面临和梅格同样的问题。
我们希望与一位心意相通的爱人共度余生,可来自父母、家庭、社会的压力又让人不得不考虑现实。
没有物质基础的婚姻就像一盘散沙,再相爱的两个人也会在柴米油盐里耗尽激情。
勇敢选择了爱情的梅格,婚后生活十分拮据。
一次购物,梅格看中了一匹布料。几番挣扎,她咬紧牙关买下了。
回家后,梅格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懊恼。
她不断小声嘀咕着布料的价格,心理衡量着丈夫知道此事的后果。
曾经憧憬的美好生活被穷困的现实击落得粉碎。
贫穷,就像长在梅格身上的一根刺,让她无法呼吸。
与梅格不同,妹妹艾美对金钱和现实有着清醒的认知。
她有责任,有渴望,也有野心。她担起了改变家庭生活的担子,也为成为知名画家而努力过。
但,当她意识到,自己在绘画上并非天才,且终究无法依靠画画而改变际遇时,她决定通过嫁给有钱人来构筑自己迈入上流社会的通道。
影片中艾美的经典桥段当属其关于女性地位,婚姻和现实的论述。
当她被指责为钱结婚时,艾美冷静又直接指出,“婚姻本来就是个经济命题”。
就像蒋方舟所说:爱情没有那么美好,它并不能成为逃避平庸生活的避难所,它是平庸生活的一部分。
而婚姻就像是两个人合伙开公司,公司开办前你需要了解合伙人的脾气秉性,亦要明白他的管理、融资能力。毕竟,“风险共担”是合伙的第一出发点。
对我们绝大多数人而言,有一个“选择”尚且不易,拥有金钱和爱情两全的“完美选择”更是难上加难。
02
婚姻or自由
影片中乔是叛逆女性的代表:
她唾弃男权社会,不屑婚姻制度。
在乔看来“成为一个妻子是女性最糟糕的命运”。
她祈求梅格不要结婚。
她拒绝富家子弟劳里的表白。
她只身一人来到纽约,做家庭教师,同时昼夜不停地写作,只为证明:
无论在哪个时代,女性,也完全可以不依附于其他任何人,而拥有美好的生活。
乔身上有着“现代女性”的所有标志:
健康的欲望,独立的灵魂,磅礴的生命力和无尽的想象力。
但,“现代女性”也有自己的焦虑和迷茫,不是吗?
当她因为质疑的声音而放弃写作,当她因错过的爱情而遗憾悔恨,当她大声痛斥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和不公。
她其实也是在表达,无尽的孤独。
“But-I’m so lonely......”
“我明明已经很努力了......我努力写作,认真生活;我放弃爱情,追求自由;我努力在做所有想做的事情。”
“可我真的,真的好孤独啊......”
乔的这段独白不知说出了多少独立女性的内心困境。
为了自由、独立,拒绝婚姻,拒绝墨守成规,选择走自己的路。
成为了所有人心中的“Cool Girl”,但同时也很难不感到深深的无助。
年轻的乔不但是在与社会和时代抗争,更是在和自己的孤独与恐惧抗争。
03
结局
影片的最后,梅格依然与良人朝夕相伴,不论贫瘠荣华;
艾美终于直视内心,在财富与真爱面前,做出了问心无愧的选择;
至于乔,她最终如何?影片最终通过交叉线的叙述方式留给观众一个开放的结局:
一条线中的乔拿着自己新写的书,与出版社讨价还价,在出版商的要求下将书中的女主卖给了婚姻,获得了经济独立。
另一条线中的乔则与教授步入婚姻,并开办学校,启蒙更多的女孩。
不过,结局还重要吗?
不管乔与教授的婚姻是真实的浪漫,还是虚构的调侃;
不管梅格是坚定着自己最初的选择,还是对现实妥协;
不管艾美最终嫁给金钱,还是嫁给爱情。
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三位女孩真正地走进了这个世界,并且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诗歌或泡菜,音乐或姜饼。
是啊,不是每一个问题,都有标准答案。
如果真的有所谓的“标准答案”,那这个答案一定只有一个,那就是:
——命运自决。选择自己所爱的,并享受/承担选择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