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活到大,听到的、看到的、习到的道理太多了,几乎所有的道理在知道的那一瞬都能给我们当头一棒,直觉告诉我们,一旦我们知道了这些道理,我们的人生就没有什么会令我们忧虑了,觉得知道了这些道理,我们的人生必将尽在掌握。但是为什么真在遇到事情时会感到“理到用时方恨少”?真碰到难题了什么道理都想不起来了?甚至想起来了也不知道怎么用?用了也没有什么效果呢?
12月以来,订阅了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因为订阅的晚,前面几乎半年的课程都没有跟着学下来,一开始便有压力,再加上笑来老师的文字看起来颇为烧脑,真不是一两遍能搞懂的,所以专门请假两天在家里好好研读。这两天读下来,真是给自己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之前存在的很多困惑都有了答案,也引发了对自己成长之路的思考。比如,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个比较努力有进取心的人,在大学一直延续着高中的学习方法,每天早出晚归,在自习室和宿舍两点一线,每个学期都能拿到奖学金,但现在回顾自己的四年大学时光,似乎都没有留有有价值的经历,虽说一直用功学习,但那明显的就不应是大学的学习方式,因为以我现在工作七年的经验来看,大学存在的最大意义便是能在大学里培养起来学习能力,能锻炼出严谨的罗辑思维能力,及形成自我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明显的,这些该具备的能力我都没有习得,只是还像个高中生一样过大学生活,虽说拿到了奖学金,但那真不是上过大学的人真正值得炫耀的资本。
大学期间,乃至随后工作的六七年间,虽然我一直自认为是个有上进心的好学生、好职员,也看过很多好书,写过不少文章,但是上面所说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还是没有真正培养起来,因为这几年中还都一直用学生考试思维来束缚着自己,明白要好好读书,读书也带来了很多收获,但是对自己的行为模式带来的指导意义真的相对于自己看过的书经历过的事情要少的多。自己虽是不断地去努力进取,但是依然没有长足的进步,自己也一度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但是也找不到真正的原因,更没有改变现状的钥匙。
跟着笑来老师学习了《通往财富自由质量之路》很多问题好像找到了答案。
一、为什么总是了解了很多道理,但是依然不能有大的成长?问题在于我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看书而看书,总想着应该将了解到的道理应用于实践,但是却根本没有好好思考过这个道理该如何用到实践中,只是将道理当做学来的知识,时间久了,这个道理也就如同课本上学过的知识一样,慢慢的又淡忘了,所以在本该用到这个道理时,自己的头脑中根本想不起来这个概念。笑来老师给出的解决办法就是思考当时自己脑中的思维过程,为什么这么想?这么想的原因是什么?这么想的好处是什么?这么想存在哪些不足?下次应如何弥补这些不足?刚开始时这个反思的过程会很辛苦,甚至会想的头疼,但是这个过程“你并不孤独”,一定要坚持下来,养成习惯后就会感受到自己在反思中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会主动的将自己懂得的道理融入其中,进而都能够为我所用,自己的所学不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真的是需要学什么就去学什么,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自己的努力与付出时间的时间不成正比。笑来老师的文章告诉我,那只是自己臆想中的很努力,其实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因为我们拥有的最宝贵财富是自己的注意力,一个人的注意力真的很稀缺,而耗损我们注意力的地方有真的很多,总结为三个损耗个人注意力的“大坑”:莫名其妙凑热闹、心急火燎随大流、操碎了别人的心肝。我们总是把自己的注意力用在别的人事物身上,看似有一颗上进的心,但是我们只是浪费了自己的时间、闲置了自己的注意力,耽误了自己的成长,所以看似很努力很用功,实际上有用的东西都没做。
笑来老师还给出了很多具体的成长方法论,但是根据自我的情况,我觉得目前最适合我的是坐享和反思,首先要学会关注自己的注意力,通过关注进而做到控制,再将注意力凝聚于一点来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到自己的真正短板,进而有目的的进行补短。再就是老师提供的读书方法,好书并非比拼谁读的快,而是应该一字一句慢慢读,书远非读一遍就能明白作者的意思,必要时三遍五遍都是应该的,而且在读书过程中要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并将自己的思考与作者相对比,尝试去分析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作者差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作者能想到而自己却不能呢?多次记录思考下来,会对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感谢笑来老师的文章,也感谢自己还对自己不抛弃不放弃,老师说七年就是一辈子,之前的好几辈子都没有好好过,幸亏发现得早,现在还有几辈子能过,用心的、耐心的过好现在的这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