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5, 上海
维 心 说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良知是心之本体,这里先生给出了解释。
学生问,“知怎么就是心之本体了?”
其实,知是心之灵明处。
从四句教中看,心之本体无善无恶,而良知可以知善知恶。因此,心之所以灵明,是因为心可以知。如果没有知,心就是一颗枯心,一颗死心。
知。从其的主宰处说,知就是心;从其禀赋处说,知就是性。
阳明先生举了个例子。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爱双亲敬兄长,这就说明知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而这个能力来自于我们一颗灵明的心。只是这个灵明的心不能被私欲遮隔,只要能不断扩充此心,就会得到完完整整的本体,德合天地。但是圣人以外的人,总是有私欲遮蔽,所以我们需要“格物”来致其知。
知,是名词,也是动词。
作为名词的知,是一种存在。这种存在有具体的,比如知识,是某一领域的理论和经验总结;也有抽象的,比如良知,是心之本体的内在属性。我们可以去学习很多的知识,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但更重要的是要重获良知,找回心之本体的灵明。
作为动词的知,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意识的活动一种,但是用来辨别善恶的意识活动。正如我们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我们始终都有一种辨别善恶的能力,甚至即使是在做恶事时,我们也是知善知恶的,只是因为私欲冲昏了头脑,利欲熏迷了良心。
“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说的是名词的知,是心的灵明。“知善知恶”说是的动词的知,是良知的固有能力。
有些人以为心学总是说良知,是让人都去做老好人,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良知的知善知恶的能力,所以遇到善时,我们择善而从之,遇到恶时,我们应该弃恶而抑之。面对善恶,我们的良知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应对措施,该扬善的时候扬善,该除恶的时候除恶。
要更深入地了解心学,了解良知,我们需要理解“知”——这一种能力,一种存在。正因为有了这种能力和存在,所以心从而具有的灵明之性;正因为心具有了灵明之性,所以可以纳万物于心,赋万物于性,知万物善恶,格万物致知。
原 文
惟乾问:“知如何是心之本体?”
先生曰:“知是理之灵处,就其主宰处说,便谓之心;就其禀赋处说,便谓之性。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无不知敬其兄,只是这个灵能不为私欲遮隔,充拓得尽,便完完是他本体,便与天地合德。
自圣人以下,不能无蔽,故须‘格物’以致其知。”
维心说:阳明心学传习平台
除原文部分外,文章内容由觉晨原创,版权归“维心说”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