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在朋友圈看到一朋友发的几句话,大意是听话是孩子的一个致命弱点,因为它束缚了孩子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我忍不住在下面写了评论,说:“哈哈,我十几岁开始叛逆期后,就与听话绝缘了。不听话的后果就是,自己选择,自己承担。好处是只为自己负责就好。就象安兰德说的,你首先要为自己活着,这意味着很多时候你得是一个不那么听话的小孩。安兰德也说,一个人对这个社会最大的责任就是把自己的生活过好。”
虽然一时感触,写下上面那段话,也得到朋友的共鸣,我却觉得意犹未尽。关于听话不听话这个话题,我太想专门说一说了,因为我就是个典型不听话的反面教材。
我从十几岁开始,就自己决定要学习什么,往哪方面努力。在这一点上,我的父母也好,兄弟姐妹也好,我并没有从她们那里得到多少谏言。从那时开始,我已经自己寻找方向,自己学习承担责任。最开始几年,父母也想干涉我的未来,可惜我都没有听从。我总说我就是荒原上的野草,一直野蛮生长。如果说有禁忌或限制,那也只能来自我自身。
这样做很明显的好处是,自己的未来自己把控,自己想做什么事情基本没有人会阻拦你。我得到的便利就是,尽最大可能的做我自己。当然,它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很多苦与累,只能自己背负,你没法总是能得到亲人的援助,不管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有太多难以诉说的委屈,一旦要说与人听,反而不知道要讲什么了。
这就象你明知道你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后盾,你在外面拼搏累了,低低头,还是可以回到父母的余荫下过日子,但你却不能这么做。自己选择,自己承担,很爽的一点就是,你可以尽己所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是活在别人的期待里,活在别人的认同里。因为这一点爽的感觉,这一点野性,所以,我没办法再变成一个被圈养的人,只能自我放逐。
即便是这样,我回看这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还是要分阶段的。最开始几年虽然可以不受父母价值观的影响,不活在他们的期待里,但我还是没有找到自己。努力也努力,勤奋也勤奋。可心里没有那种遇到事情的笃定感,时时会感到恐惧,对未来有很多不确信。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长,这种恐惧感越来越少,却从来没有消失过。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2013年以前的时候,我心中的那种危机感和恐惧感几乎无处不在,我所说的无处不在的意思是,只要我生活在深圳,这种感觉就如影随形。我根本没办法做到真正放松,只是不断地告诉自己要努力,要拼搏。只有出去到别的省份,心情才能短暂放松下来,学习享受生活。
直到2013年下半年,家中的姐姐来深圳看我,在我这里住了一个月,我带她去玩过不少地方。奇怪的是,自她走后,我心中多年的那种恐惧感竟然消失了。好象我对深圳这个地方真正找到一种归属感,当时我曾经花几天时间来琢磨这种心态上的变化。我在想,如果我这种对生活现状的危机感和恐惧感消失的话,是不是意味着我已经熟悉深圳的一切,甚至潜意识里已经把这里当成我的第二个故乡?我甚至还想,如果要寻找这种恐惧感,我是不是得去国外生活才能体验到了?
现在的我,除了没有钱会令我有恐惧感,已经没有别的什么事能让我感到害怕了。我为什么会觉得没有钱会让人着急?是因为我知道想要成长和进步,一定要有一定的金钱做支撑,在如今这个为知识付费的时代,不说要做到什么真正的财务自由,最起码要做到想学习什么,就可以去学什么,不管花多少钱,这是最基本的。无论在任何境遇下,人都不应该有一颗穷心,而应该学习如何与金钱和睦相处。
我这个不听话的孩子,只有这几年才渐渐活明白了一点,懂得自己要什么了,而且知道如何才能要的到。这几年对于我的心灵成长来说,也是很关键的几年,因为我自己也投入许多时间去反思、总结、沉淀,受过许多心灵上的煎熬,几次剥皮扒骨的深刻反省。唯有经历过,才真正明白生命是一场修行的真意。
现在看来,不管是听话还是不听话,都各有各的人生路要走。无所谓好坏,只要过得了自己这一关就行。说到底,听话与否,与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性格都有抹不开的关系。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每个人都只能负责自己的命运。别人不是你生命的主宰,你自己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