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发小聊了一下午,她谈到了自己最近的烦恼,还是和家庭,和父母有关,我都能理解,却有些无能为力,毕竟我能给她的,只是意见或建议,决定权在她自己手里。但是,她所说的问题,却让我联系到自己,还是有一些话想说。
我们两个从路边一直走,一直走,走到了郊外的油菜花地里,这儿的风景真不错,发小说她现在越来越喜欢田园生活,简单,纯粹,我笑她年龄大了,心也老了,但细想自己,又何尝不是呢,虽然才二十岁出头,但总觉得像是已经活了三十多年似的,还没长大就老了,中间连个过渡都没有。
我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总有很多话说,并不是诸如吃饭、买衣服这些女孩子之间的很生活化的问题,而是经常会有一些较为深刻的话题的探讨,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是精神上的朋友,我对此很赞同。
她所倾诉的自己的很多问题,又带出了我们关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相处和关系的讨论。她情绪很激动,一股脑说了很多,也让我陷入了这方面的回忆与情绪之中。她所说的自己和父母之间存在的种种问题,我简直是感同身受。她控诉:我们的父母自身本来就有很多问题,不管是心态,能力,还有出身背景,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我们的父母年龄都比较大,和我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代沟,两代人关于任何事物的看法都有很大的差异,最重要的是,父母闭塞、落后,比如说社会发展到今天,互联网如此发达,我们的父母还是不会上网,就算自己有心给他们教,他们却并不想学,在家里真的是事事都说不到一起。她说,最讨厌的事情就是回家,和父母形同陌路,除了衣食住行,再就无话可说。我听了,真的感觉很无奈,因为她说的都很对。之前看过一篇评论目前父母和子女之间关系的文章,文中说道:有些父母,自己平庸的过了一辈子,却要把自己不甘人后的梦想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要成功成材,以此代表自己的成功。说难听点,孩子像是父母证明自己价值的工具。这个倒没有引起我的共鸣,而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我们的父母都太焦虑了,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里。孩子的心灵是最敏感的,父母内心的风吹草动他们都能感受得到,父母整天除了焦虑就是抑郁,孩子一直耳濡目染,迟早也会成为父母的翻版。父母为什么这么焦虑呢?我曾经看过的一本书中写道:我们这个社会高速发展,正处于一个巨大的转型期,很多人还没有准备好,其中最大的人群就是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他们的心里充满了恐慌与不安,归根结底就是怕被这个社会所遗弃和淘汰,这种恐慌和不安被转化为焦虑,就逐渐在家里弥漫和发散。其实,怎么说呢,在我看来,人的一生,都在适应环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目前的大环境或许真的是形势严峻,但是真没必要如此焦虑抑郁,人生,不就是走一步看一步嘛。整天如此,不仅影响自己的心情,更重要的是,会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得不偿失啊。无论如何,心态要好,这是身为人最重要的事情,尤其是父母。
其实,我一直都觉得为人父母,给孩子提供的吃穿戴这些物质的东西真的都是次要的,精神上的,心理的营养才是最重要的。有人说过一个测试亲子关系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孩子碰到问题之后,第一个想到的人是谁?如果是父母,那这对父母基本上就是成功的,如果不是,那可能就存在一些问题。发小很早之前就跟我说过,当自己在外面发生什么状况的时候,想到谁都不会想到父母,宁可在外面请朋友帮忙解决,也不会跟家里人说一句。我当时听了觉得挺悲哀的,因为我自己也差不多是这个样子。从小被人视为“乖孩子”的我,不会给父母添任何麻烦,遇事从来都是靠自己解决。但我自大学开始,就非常反感别人说我“乖 ”,厌恶至极,在我心里,这不是表扬,而是莫大的耻辱。这是从小到大一直压抑的结果吧?应该是。
但是,现实已经如此,怨天尤人也毫无作用。小时候的环境是我们自己不能改变的,但现在我们长大了,有能力了,就可以自己来决定自己的生活,不必再过分受父母影响。我觉得,发小心里还是没有完全放下、接受,我们无法改变父母,只能改变自己。有一句话用在这里不知道合适与否,“35岁之前容貌是父母给的,35岁之后,长相就是自己决定的。”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长大了,我们就要自我负责,因为人生是自己的,父母不会也不能代你去过。
一切,自己说了算。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