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跳绳边听启发俱乐部,其中有这样一段刘邦跟项羽的故事。
项羽抓了刘邦的老爹,然后绑在木头上,下面放了一口大锅,跟刘邦隔空喊话,说,你赶紧投降,不然我就把你爹扔到锅里煮了。刘邦的回复是这样的,咱们两个是兄弟,那我爹就是你爹,你想煮就煮了吧,煮好了记得分我一本羹。
这也是“分我一杯羹”这句话的来历。也因为这个典故,刘邦被后世成为“流氓”。
提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会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评判,会说刘邦没有人性,自己的老爹都不顾,只想着江山。我们换个思维来想一下,把自己换成项羽及刘邦的角色中。
如果我是项羽,做这件事情,目的就是为了让刘邦有情绪,无论是恐惧、愤怒、惊慌,都好,只要他有情绪,就会动摇军心,就会鼓舞我军士气,目的就达到了。
但是反过来想刘邦,作为一个头领,他这个时候想的是什么,如果我但凡表现出来一点情绪,我爹的命肯定就没有了。另外,身后的弟兄们怎么看我,他们会觉得跟错了人,一旦士气下降,死的就不是一个两个人。只有我表现的非常从容,才能让将士们安心。
看,当我们换成不同的角色去想事情,我们会发现,像是打开了另外一扇门,完全不同的世界。
当然,是问一下,如果把我换成刘邦,估计我还是做不出来这样的事,所以“躬身入局”并一定能影响我的决定。
最近碰到了一个姑娘,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三观及认知都在一个level,瞬间成为闺蜜。她跟我吐漏心声,说自己爱上了一个人,非常非常爱,这辈子没有这么喜欢过谁,BUT,是的,他是个有家的男人。所以姑娘拼命的压抑着自己内心的喜欢,不愿触碰所谓的“道德底线”。
一方面,我感受到了她强烈的情感,另一方面,我不禁一身寒颤。
我相信,当你刚看到这个事情的时候,一定也会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论,好好一个姑娘,干嘛去破坏人家的婚姻;喜欢已婚男人,她就是绿茶婊;别管什么缘由,都应该离结婚的男人远一点,等等。
听了刘邦的故事,我进入到闺蜜的角色中,去感受一下。她也不想喜欢呀,他身上就是有她认为的闪光点,会吸引她,心向往之,有什么办法呢?他几乎满足了她所有的择偶标准,怎么能不心动呢?心动是她的错吗?她也在控制自己呀,控制的也很辛苦呀!!
角色不同,决定自然不同,无关对错
那么我们究竟是要用什么样的角色去思考才是明智的呢?
这里可以抛出一个新的观念,“未来人”,我们闭上眼睛,想象着自己垂垂老矣,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然后重新思考现在做过的事情,如果还是愿意做这样的决定,那么,证明现在的决定没有错;如果,你想象到的是,“我当初怎么能做这样的决定呢,真是后悔”,那么,这个决定就是就是错的。
好,想象结束,睁开双眼,回到现实,让我们重新思考自己的决定,我该怎么做?但求无悔。
所以,学会用未来之眼反观现在,让自己变得通透,并将行为落地,这才叫无悔的一生。
愿你今生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