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见过这样的情况,某人拿着高薪就着高职位,有一群专业知识远远比他好的手下,管理得有条不紊,手下们还都心甘情愿的为其做事。为什么?
他凭什么能拿高薪就高位并得到同事们的认可?你可能会说他走后门,但在这每个人都代表一个个体,很难随意服从别人的时代,你还真不一定能做到别人心甘情愿为你做事,靠的还得是真本领,即驾驭人际关系的本领。如何做呢?
请诚挚的赞美别人吧。通过欣赏和鼓励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个人价值,他们当然就很乐意去实现集体价值。
凭什么听从你?要想一个人听从你,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让他心甘情愿。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的可能。或许威胁恐吓,能起到一些作用,但这种简单粗暴的手段同时也会引发“副作用”。怎样才能心甘情愿呢?首先就是你必须要先满足别人,别人才能按照你的指令做事。或许你就会问了,那什么是别人想要的呢?
按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说法,一个人做事的动机源自两点:“对性和成功的欲望”。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杜威的观点有所不同。他说:人类内心深处最重要的欲望是实现“对重视的渴求”。
静下心来想想,你想要什么?其实并不多。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执着追求的一些事情,而绝大多数人想要的无非是:健康长久的生命、食物、睡眠、钱、以及钱能买到的物品、未来的期望、性满足、子女幸福、被重视的感受。这些需求前面的都比较容易满足,但除了最后一条。
这一条,像食物与睡眠一样,也是人类必需品,但难以满足。这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对成功的欲望”,或杜威的“对重视的渴求”。
人们实现这种“渴求”的过程,痛苦而迫切。只有极少数人能获得,从而驾驭了其他人。
正是这种“渴求”的驱使,一位没有文化又极度贫穷的杂货店伙计,决定去认真研读一本法律书。这本书是他从装有一大堆杂物的木桶下翻出来,花了50美分买到手的。这个杂货店的伙计就是林肯。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激励着狄更斯写下不朽之作,激励着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设计出举世瞩目的建筑。
因认知不同,每个人都有实现个人价值的方式和途径。
林肯在一封信的开头写道:“人人都爱听恭维话。”乔治·华盛顿乐于听别人尊称他“美利坚共和国总统阁下”;哥伦布恳求政府赐予他“大洋统帅及印度总督”的称号;女皇凯瑟琳对没有尊称她为“女王陛下”的信件一概不看。
为了获得存在感,一些人通过展示自身的伤病,来博取同情和关注。可见人们对“被重视的感受”的渴求,实现这种“渴求”的过程,
因感受不到自己重要,小孩开始做一些奇怪的事情,吸引父母的关注;一个身体正常的女子,为了获得关心,装病卧床十年,直到上了年纪的母亲倒下撒手人寰,才下床开始重新过正常人的生活。
人们如此渴求获得重视,甚至以装病为代价。假如在装病前,我们趁早把欣赏、赞许都给了他们,或许,会有奇迹发生?
就比如文章开篇举的例子,用鼓励和赞扬来满足他人的被重视或关注的感受。通过欣赏和鼓励激发他人的自信和激情,挖掘他人的潜能。反正批评和指责也没有用,只会换来他人的极力解释,并扼杀掉他人的雄心壮志。
真诚的赞美,像是精神食粮,给予他人自信。真诚的赞美,是一种被忽略的生活美德。但前提是,你的赞美必须是报以真诚的赞美。
今天,你赞美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