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修说,他读完这本书在一段的时间内看淡了生死。而当时间的节点到达的时候,我也开始拿起这本书看,不过我觉得我有不一样的感受。
我过去经常听到一句话,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其实我们在这世上已轮转了万万世,我过去不太相信这样的说法,更准确来说是不敢相信,因为我怕会带给我生命灰暗,因为对过去未知,对未来未知,所升起的恐惧会让人无从面对,于是就骗自己说,没有的。今天我内心笃定的相信,其实人确实是有轮回的。今天我接受这个观念的时候,内心是喜悦的。这是不是证明我也成长了呢?我透过这个观念的接受,看到了我内心世界的勇敢。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是抗拒死的,是不允许提的,但是死亡其实应该更加郑重的面对,甚至为此做好具体的准备。书中提到甚至有些藏传佛教的大师,在睡前会把她的东西收拾好,随时准备死亡,因为他不确定他还能看见明天的太阳。我觉得这个信念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如果我都不确定,我的生命下一刻还存在,那么我在这个当下必定非常珍惜我生命当中所有的人事物。我会非常好的守护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更加珍惜我生命的每一个时刻。
死亡其实是一种更好的修行,人的能量会到达两个高峰点,一个是出生的时候,一个是死亡的时候。如果这个人在世间活着的时候,没有做出相对应的修行。在他临死之际,如果能有人引导他的神识,顺利的带他渡过死亡,那他最终也可以获得证悟。证悟是心性的圆满,是对宇宙实相最真实的理解。这本书其实很适合入世修行,书里也提到了很多修行的方法。
另外一个故事深深震动了我,有一个年老的乞妇,她希望能够供养佛陀,所以她外出行乞,但一天只要了一个铜板。她拿着这一个铜板,向油商购油,油商因为深受感动,送了她一些油。他带着灯到佛祖面前,许愿说除了这盏灯,我没有什么好供养的,但希望通过这种供养,我将来能获得智慧之灯。愿我能解除一切众生的黑暗,愿我能净化他们的一切业障,引导他们证悟。你们知道吗?后来这个老妇人成了燃灯佛。她点的那盏灯甚至不会熄灭,因为这盏灯是以诚心清净心供养得来的,那种动机使她拥有巨大的功德。
一个老妇人居然有这么大的愿力,竟然愿意以她之力,证悟众生。所以佛家讲众生平等,无论你是普通人,盗贼,杀人犯,还是一国领袖。在佛陀面前一样看待,并且每个人都能获得证悟,众生皆具如来德相。人跟人之间在佛陀眼里没有任何差别。我自认为从不妄自菲薄,却也没有这个老妇人这样深厚的愿力,也没有这么慈悲的利他之心。证明我还需要修行,还需要走很久。
我们过去总是讲,总要把自己变成一个什么什么样的样子,才能去做什么什么样的事。而利他之心,从来不用做任何的准备。任何时候,都可以为众生站出来,为了你心中那个光明的存在站出来。不是因为你变成那个样子,你才可以引导人。而是当你站出来了,你引导别人了,你才会变成那个样子,所以说这一世的修行其实刻不容缓。在每个当下就要尽力去做每个当下要做的事。
这本书里也有讲到临终关怀,对我来说一直深受感动。刘峰教授也在《开启我的高维智慧》这本书中,写到了他临终关怀的慈善机构十方缘,临终关怀是什么呢?是用无条件的爱陪伴着快要死亡的那个人,了解并满足他内心真正的需要,抚平他对死亡的恐惧以及愤怒。其实如果将来有机会,我很想去做这样的志愿者。因为这将是一种心性的成长,能让我的心性更加成熟,能够真实的面对亲人的离世。其实不是志愿者帮助了临终者,而是临终者在教志愿者什么叫生命,你得到的远比给予的多,有什么比平静的让人走过死亡更有功德的事呢。在这其中,你会意识到这浑浑噩噩的世界,开启对生命全新的思考。
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它既不是好也不是坏。在书中是因为索甲仁波切对于修行有了很大的进一步,他自己也很开心。而他的老师敦珠仁波切跟他说,它终究既不是好也不是坏。其实这世上很多的事情都是,有太多的事情都只是一个助缘,不要停留在任何中间状态上,这会影响你修行上的更进一步。你看似好的事情,它未必就真的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样的道理,这世上好多事情,都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我们确实要有一颗慈悲之心,懂得考虑他人的感受。
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一定能够拥有一颗慈悲之心,把所有人都看成自己,这样才能激发你的慈悲之心,把你接纳不了的人都当成你自己看待,当成你自己喜爱。如果我是这个样子,我会怎么做?万物一体,众生平等,我的心处在一片平静之中。愿慈悲和爱,在我心性中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