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一切智慧包含在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基督山伯爵》
一、 作者与译者:
大仲马(1802-1870)出生于法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族,祖父曾是法国的贵族,与一黑人姑娘玛丽 仲马结婚,其父从母姓,后来当上了拿破仑时期的一名将军,因主张共和体触犯了拿破仑遭贬黜,大仲马四岁时,其父去世,留下经济窘迫的家庭,拿破仑在一教士那里受启蒙教育,十四岁到律师事务所当小伙计谋生。他在那里自学成材,他先后攻读法律和历史,他先后读了许许多多有关法律和历史的书,这为他后来写历史小说和历史剧奠定了基础。
大仲马的儿子小仲马也是法国著名的剧作家,他的名字也叫亚历山大 仲马,人们为了区分,便称父亲为大仲马,称儿子为小仲马。说起戏剧,其实大仲马的出名还是因《享利三世和他的宫廷》这部戏剧,他最著名的小说〈三剑客〉,第二年,1945年,他又写成了《基督山伯爵》引起法国社会的一大轰动。他的小说以故事情节曲折取胜,对话较多,有戏剧的韵味,很少有必理描,内容多以法国的宗教战争和路易十三的宫廷密史,经他妙笔生花的渲染,便生龙活虎起来。他的小说情节曲折,充满着爱情、决斗、毒杀和种种巧合,悬疑迭起,令人拿起便放不下。
他一生爱与人合作写小说,往往是他写出故事框架,再由别人写,最后再由他定稿。他与别人合作的小说有二百多部,是一位高产的作家,雨果说:没有人读完过仲马的全部著作,仲马本人出没有。
大仲马成名后很快成了大富翁,但他不会理财,花钱无度,建了一座华丽的大厦,取名叫“基督山”,大批食客集糜于此,直到把他吃得分文不剩,债台高筑,他不得不逃往别国避难,后来他又再出新作,才还清债务回了国,办了一些期刊,最后在儿子家与世长辞。
译者:范学模曾就读于苏州大学经济系,194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系,后到复旦大学经济系工作,这本书是他在1945年从复旦大学往迁往上海途中,为等候交通工具在嘉陵江边一年的翻译,到上海后又完成未译完的部分,后来出版时略有改动。
二、 小说梗概
这本书里充满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冒险、神秘的谋杀,以及长期策划中的报恩和复仇。基督山是厄尔巴岛外的一个小小的岛屿。大仲马从巴黎警察局档案中的一个案件得到启发。那件案子涉及一个青年鞋匠在结婚前夕遭人诬陷,被人向拿破仑的警方指名为英国间谍而遭逮捕。七年后,他获释,查找到当年那个恶作剧者,杀死了他。于是,那个青年鞋匠塑造成了本书的主人公爱德蒙 邓蒂斯,把诬陷他的人塑造为弗南和维尔福。他写这部书得到弗奥朗狄诺和马凯的帮助。由此,基督山和马赛港外的达尔夫堡成了一个旅游景点。
这本书以法国18世纪革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在生意人摩莱尔船主手下工作的水手邓蒂斯,为了完成前任船长的遗托,送信到当时拿破仑所被流放的小岛上,而他能力很强,船主准备任命他为船长,他却受到同船水手邓格拉司的怨恨,以及情敌司南、邻居卡德罗斯的嫉妒,于是,他们合伙写匿名信诬告他,受理的检查官维尔福正好也要与亲王的女儿定婚,为了攀上这门亲事,维尔福与自己政见相对的父亲诶诺梯划清界限,他的野心是做出点成绩,混入上层社会。当维尔福听说邓蒂斯的案子与自己的家族有关,也可能给自己的事业带来好处时,他毫不犹豫地把邓蒂斯带入了马夫堡里的一座黑狱。
邓蒂斯在狱中认识了法亚利长老,长老传给他一座在基督山上的宝藏,并教他许多知识,帮他分析出诬害他的人。邓蒂斯借长老去世之时,钻入他的装尸袋里,被抛入海里,他九死一生,幸存了下来。
之后,他回到家乡,得知父亲常受到摩莱尔接济,最后在疾贫中死去,未婚妻已嫁给自己的情敌,摇身一变为马瑟夫伯爵夫人;邓格拉司也已成为银行家;维尔福已成为法国举足轻重的法官;他们都混入上层社会取出宝藏,改名为基督山伯爵,开始了种种调查行动。
最后,基督山伯爵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财富,在耐心和充满希望的等待中,使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他也为曾有恩于自己的摩莱尔一家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把自己的财富赠给了小摩莱尔。
三、 “等待”和“希望”
这四个字出现在最后基督山伯爵写给小摩莱尔及凡尔蒂的一封信中,他告诉他们:人世间的一切智慧就包含在这四个字中。
邓蒂斯在狱中几近绝望,当他仅存的一点希望被冷酷的现实击的粉碎时。他突然听到隔壁的似挖地道的响声。他终于与法利亚长老说上了话。这位长老告诉他要学会等待,不能鲁莽行事;告诉他虽然是世人剥夺了他的自由,但他们不能以牺牲别人的生命(杀害看守)而换取自己的自由;这位长老还把一大笔宝藏留给了他。
伯爵受到他的影响,他说自己对社会没有好印象,但世人的生命都是可敬的,这个对社会充满厌恶感的人,对待周围的人是那么友善。在当时的社会,拥有了财富就意味着拥有了一切,再加上伯爵的智慧,他很快便混入法国的上流社会,成为大家信赖的人。面对诬告自己的人,伯爵没有立即揭发他们的罪行,而是耐心等待时机,把一切留给时间,让一切真相,一切罪恶在时间的冲洗中,当那丑恶的现实慢慢显露出来,一点点摆在人们面前,随之,那些应受到惩罚的人也得到应有的报应。
当伯爵从狱中归来,发现自己面对的对手是那么强大,而他自己在这个世界只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时,他没有失去希望,在他心里一直有一个要弄清是谁诬告自己的信念。
我想,如果当时伯爵没有耐心等待,而是鲁莽采取行动复仇,肯定会搭上自己的性命,并且也不会让坏人得到应有的下场。所以,冷静,等待是他复仇成功还能全身而退的关键。
伯爵的用自己在狱中和狱后的一切行为,都说明了“等待”和“希望”是取得成功的心要因素。
小说中写道拿破仑当时被流放天一个小岛上,但他始终心怀希望,耐心等待有利于自己的时机,最终他又成功地从最近海域登岛,推翻了路易十六王朝。这部历史小说与真实的历史有点出入,虽然史实是拿破仑在那个小岛上由很多国家的卫队看管,最终郁郁而死。大仲马这样安排故事情节,是否也是向我们揭示“等待与希望”这样一个真理呢?
在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当我们焦虑时,为明天即将而来的高考揣揣不安时,我们要学会冷静,把一切交给时间,耐心等待,然后抱着永远的希望,时间会带着我们来到明天。
当我们为一件事情不知所措时,带给自己无尽烦恼的根源通常就是自己。何不把我们根本就无法解决的问题交给时间这位睿智的老人呢?我们什么都不必挂在身上。
因为有时只有时间才能带来最终的答案!
这部109万字,一千多页的大部头,以故事情节的曲折惊险取胜,让人读来不忍放手,此外,大仲马因戏剧出名,所以,在他的小说中也多少有点戏剧的影子,人物对话很多,而且写得简洁有力,犹如神来之笔。从文字及故事的走向中也可以看出作者是乐观积极、社交广泛、极关心政治的一个人。
这和雨果的《悲惨的世界》的写作几格是完全不同的。虽然两者都是以法国18世界社会为背影。雨果的作品字字透露出他细腻敏感的内心、善良的性格、对低层大众生活的担忧以及对社会越来越好的希望。以人物心理描写见长,让人读来不断地同自我对话,从而拷问自己,反醒自己,与书中人物有高度契合的心理感受。
第一次读百万字的《悲惨的世界》读得非常辛苦,被它深深吸引,只要有一点空隙就捧着书,读完后脖子疼了几天。但最近这次读《基督山伯爵》感觉也不太累,大概用了4天左右。当拿起来读时,心里已经有了“上次就读过这么厚的书的”底气,所以不知不觉就读完了。我想,这也是一种阅读经验吧!
20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