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这一期的专题是选择。
开头的一段话就引起了我的共鸣:
以我自己的成长轨迹而言,18岁之前计划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活着的,很少主动选择过什么,也从未想过要为自己今后的人生负责。为什么选择来北京读书,为什么要学这个专业,以后想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统统不知道。这是我之后许多麻烦的源头。
是啊,我们埋头读书,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读书,没仔细想过以后要做什么工作,拥有怎样的家庭和人生。到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要填什么,自己可以选择,必须选择,以及选择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当你开始了解你手中的选择权,当你开始意识到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是你开始成熟的标志。
而我们的教育中恰恰少了这块通识教育。做着不喜欢的工作,过着不满意的人生,各种比较,盲目羡慕,或者好高骛远,或者不屑一顾,不知道自己是谁,缺乏目标,没有激情。
那么,应该怎样对待选择?
1. 要了解自己有“自由意志”,也要明白有些“无法控制的力量”(爱因斯坦所说)。
文中提到“巴基尼说过,真正的自由意味着从我们当下所处的位置开始,了解那些我们无法选择也无法改变的事情。然后,我们需要为自己是谁负责。我们仍然需要对抗那些试图以他们的利益,而非我们的利益而强加于我们的胁迫。我们需要挑战那些无条件接受的观点,掌握自己的视角。我们需要俭省那些本能的欲望与冲动,而追随那些我们深思虑后的想法。”
了解自己,成为自己,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文中提到如何做出更好选择的方法。
一是10:10:10定律。当你要做一个决定的时候,首先问自己10分钟以后会是什么感觉,然后10个月,然后10年。不要因当下的冲动而放弃长远的收益。未来导向的人会为自己制定计划和目标,不耽于眼前的刺激,而将目光放到长远的未来。
还有重塑“时间人格”:高度的积极过去时间观,较高的未来时间观,适度的现在享乐主义时间观。
二是远离“小决定暴政“。对于买买买,”劳心劳力做出决定的痛苦已经超过了买到”心头好“的好心情“。确实有这种体会。大量的选择权,消耗了时间,降低了购物的快感。
”少即是多“,在其他方面也是,”少在那些小决定上花些时间,就能有更多闲暇来充实自己。“
于是,又提到做一个”满足者“,而不是”最大化者“。”满足者能用比较轻松的态度去做决定,找到喜欢的东西以后就下手,不会被过量的选择困扰“。”他们仍有少年时代的单纯心性,记住喜悦的感受并心怀感激,对其中的磕磕绊绊并不在意。“”错误的决定可以为下一次选择提供经验。“
”人们对于无法改变的事实不仅会接受,还会更喜欢,反而对可以改变的东西,越来越不喜欢。“总是在想,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可是,这更好的,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二、如何对待错误的选择?
选择,就会有机会成本。鱼和熊掌补课得兼。
还有沉没成本。”已经付出的不会影响未来成功的可能性。不管如何选择,资源已经用掉了,所以应该当断立断“,立即止损。
对于那些已经错误的选择,这种选择也是有价值的。那就是”你对未曾做的事情的价值的确认。“你有遗憾,你才知道你真正看中的是什么,你觉得真正的有价值的是什么。
”你遗憾过去做了a,其实是确定了b这件事情的价值。你是在内心明确了一件你认为有价值、美好的、有益的东西。当一个人的内心有这种明确向往是,要好于没有确认、没有向往的人生状态。这种有遗憾的人生状态要好于完全没有遗憾的、浑浑噩噩的、空洞的人生状态。“
这就是辩证法。痛苦让你意识到什么才是让你快乐的,错误的选择让你明白什么对你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在这样的捶打和追问中,你的价值观和目标会越来越清晰。这两坛看到”斜杠青年“里,作者在大学时候痛苦的思考”人活着有什么意义“,而失去了她眼里的别人无忧无虑的快乐。而把时间拉长之后,就会发现,那时候的痛苦思考,其实比别人更早的开发了她的意识,她也更早的把握住了人生,明白自己要什么,如何选择,如何行动,成为了一个别人眼中羡慕的”斜杠青年“。
你对现在工作不满意,对家庭不满意,你才会问自己,什么才是发挥你才能体现你价值的工作,什么样的人才是你一生的伴侣,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你想要的状态。
你反复问自己,你就会越来越清晰你的答案。
三,对于子女教育,如何来培养他们的选择能力?
首先,要告诉他们有自由意志,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要埋怨别人,而是要接受自己的选择。这也是独立人格的开始。
其次,在生活中锻炼他们的选择能力。给他们选择的权利,分析选择的利弊,让他们体验选择的结果。
去超市,告诉她,你只可以选择一样玩具,但是选那个玩具是你的自由。
你今天可以多看半小时电视,但明天就不能看电视。
再次,从生活技能上的选择,引导到对人生态度的选择。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事实是不变的,观点确实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选择,你可以选择悲观,也可以选择乐观。可以选择退缩,也可以选择勇气。一步步的,小步前进,做出越来越优化的选择。
”活在当下,——一个人怎么度过一个个具体的日子,就是TA如何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