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害他,凶恶的鸟不搏击他。他的筋骨柔弱,但拳头却握得很牢固。他虽然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之事,但他的小生殖器却勃然举起,这是因为精气充沛的缘故。他整天啼哭,但嗓子却不会沙哑,这是因为和气纯厚的缘故。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常”,知道“常”的叫做“明”。贪生纵欲就会遭殃,欲念主使精气就叫做逞强。事物过于壮盛了就会变衰老,这就叫不合于“道”,不遵守常道就会很快地死亡。
[时空对话]
这一章主要论述修德的好处,老子首先用夸张的手法这样写道:个人修身,修炼得很高深的人,把“德”蕴含在自己的身心里,而且积蓄得十分深厚,达到一定境界的人,就能返回到婴儿般的纯真柔和状态。
达到极高修养的人,就像无知无欲的初生婴儿,毒虫、猛兽、恶禽都不会去伤害他,同时他也不会去伤毒虫、猛兽、恶禽,所以不会招引毒虫、猛兽、恶禽的伤害。
老子进一步描述了初生婴儿的特征,以及这一现象背后隐含的“道”和“德”的原理,他讲赤子的特点是柔弱不争和精力未散,他形象地说婴儿的生殖器勃起和大声哭喊,这是由于婴儿精力旺盛和保持平和之气的缘故。
最后老子把上述现象和原理归结为“和”的作用,进而告诉人们:
1、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常”,知道“常”的叫做“明”。)
2、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贪生纵欲就会遭殃,欲念主使精气就叫做逞强。)
3、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事物过于壮盛了就会变衰老,这就叫不合于“道”,不遵守常道就会很快地死亡。)
总之,老子认为“和之至”是心灵凝聚和谐的最佳状态,因此老子主张用这样的办法就能防止外界的各种伤害和免遭不幸。如果纵欲贪生,使气逞强,就会遭殃,危害自己,也危害别人。
可见,老子希望每个人都要加强自身的“德”性修养,这样与己与人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