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
诗解
⑴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⑵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⑶欲:想要。穷:尽,使达到极点。千里目:眼界宽阔。
⑷更:再。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诗韵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和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诗人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那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向东,流归大海。
诗人运用了极其朴素、浅显的语言,高度形象概括地把进入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
后两句写诗人所想。“欲穷千里目”,写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要“更上一层楼”。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
“欲穷”、“更上”两句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把诗篇又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