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越享生活馆
Part1 关键词:自律、自发、热爱
1、最痛苦的自律, 是逼自己走形式。
形式上的自律不会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回报,这份“自律”只会停留在痛苦阶段周而复始,维持短短的热度无法受益,这应该叫做“伪自律爱好者的周期性自虐”吧。
许多文章都说自律能让你登上人生的巅峰,扪心自问,你是为了自律而自律,还是为了达到人生巅峰而自律?
诚实点、简单点,我们追求的不过是一个“达到巅峰”的结果,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首先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自律,其次把自律过程的效能提高,以求达到最优化的自律成果。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每个人的心里,总有一点害怕落后的焦虑。像我之前写的一样追求“形式自律”人不在少数,中枪如下:屡次办健身卡越减越肥的经历:当你管住嘴时,有人说这样不健康,吃了饭才有力气运动;当你想运动时,又有人告诉自己太辛苦,还是节食舒服一点。
假期计划总是完不成的经历:当你好不容易放个假一定要好好安排,你列出精确的时间表打算学烘焙学街舞……结果睡懒觉,误了课程,天气不好,不想出门,啃着外卖又过了一天。
真正的自律是指不受外界约束和情感支配,据自己的意志按自己颁布的道德规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则。所有无法进行下去的自律只能证明——那不是你内心真正想要的。最好的自律应该是自己一个人的修行,与其在意旁人的目光是否欣赏,依靠外界给你的鼓励和建议,不如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而那些只走形式不走心的自律,只是一场没有观众的表演。一场自娱自乐的演出罢了。自律本就是一个人的狂欢。
2、最美好的自律 ,是出于热爱和擅长。
很多人都佩服《芳华》作者严歌苓在写作上的自律,有人说严歌苓的自律来源于她学舞蹈时的刻苦习惯。但我认为如果严歌苓一直在跳舞,我们未必知道这个人。
而在写作这件事上,严歌苓有着超乎常人的毅力,看似很苦——30年来每天伏案写作六七个小时,从早上9点到下午4点,还有过长达34天没睡觉的记录。
但严歌苓曾说:她喜欢写作,这样的创作状态,可以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是有浓度的,有凝聚力的,她甚至讨厌长时间的休假。直到自己也开始写作,我领悟到,这其中的奥妙。
当我沉浸在自己设定的意境和人物情节里时,揣摩每个人物的内心,与他们同喜同悲,那感觉比什么都过瘾,时间也过得很快。
牛顿日复一日在实验室里聚精会神地工作,常常投入到忘记连吃饭,甚至有一次他把怀表当成鸡蛋煮——牛顿会觉得做实验很枯燥,逼自己自律吗?不会,因为他做实验是出于对科学研究的热爱。
90岁高龄的鞋匠弗兰克,做了将近 70 年鞋子,现在仍保持每周工作五天,手不停歇——他是因为自律不肯退休吗?不是,他只想用心做好这辈子最感兴趣的一件事。
兴趣与热爱,才是属于每个人最好的内在驱动力;而自律,则可以兴趣更加持久,从而定向的磨炼出更卓越的能力。
与其广泛自律,不如深耕兴趣,把自律用在自己热爱又擅长的地方,你会收获更多。
3、最恰当的自律,是刚刚好,够得着。
自律难以保持的另一个原因,是目标定的太高。
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目标超出自己能力所能及的范围,我们可能会选择偷机取巧,自暴自弃,甚至是铤而走险。
当一次次自律失败的经历导致自责、懊恼、挫败等一系列情绪出现,而这些负面情绪引起大脑分泌多巴胺的浓度骤降,进而开始报复性的补偿行为,进入 “自律——计划——失败——沮丧——放纵”的循环中,周而复始。
因为好高骛远让我们所有努力的结果适得其反,渐渐对自律这件事失去信心。
那么什么样的自律目标才是合适的?回想一下,玩游戏时的每个关卡。游戏之所以吸引人坚持玩下去,是因为从初级到高级,是一步一步阶梯式的提升。而每一关,都是在上一关基础上,再挑战那么一点点,再努力一点点,就可以达到的小目标。
最恰当的自律目标,就是“刚刚好,够的着”。当你把大目标拆解成无数小目标的时候,习惯更容易养成,目标也更好实现。
就像每天早上认真刷牙,长期坚持牙会比别人白;下班回想一下工作哪做的不够好,长期保持自省,会持续进步;再比如读书这件事,很多名人有每天读两小时的习惯。你做不到,那就读一小时,读半小时,设定到你刚刚好能有动力去完成的程度。
日积月累的小目标自律,会带给你及时的反馈,幸福感、成就感随之而来,让坚持变得更加容易。
从心理到身体的良性循环,则会产生迭代效果,体会到其中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生活如此,工作如此,人生亦如此。
愿你的自律,不必难如登天。
愿你的自律,不赴刀山火海。
愿你的自律,始于内心,衷于热爱。
愿你的自律,不慌不忙,胜似糖甜。
部分文字摘要以下书籍
Part2 ✨ 每日复盘、不断精进 ✨
温馨提示:点击下面红心,即可收藏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