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反应比较迟钝,总是慢半拍。”你是否收到过这样的评价,或者这样评价过别人?人们讨厌被别人贴上各种标签,却又会不自觉地去评价他人。这种贴标签式的评价我们称之为固定型思维。
不可否认,由于先天和后天的环境影响,人的资质有高低,天赋各有不同,但谁也不希望自己是笨蛋。成长型思维告诉我们,学习可以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这并不是对自卑者的一种安慰,在《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一书中有详细的阐述。作者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伟克,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发现人的成功取决于他的思维模式,而非能力或者天赋。在遭遇挫折与挑战时,固定型思维者往往会退缩,而成长型思维者则会采取积极的行动。
大家会不会立马将自己与这两种思维模式进行对号入座?别着急,实际上每个人身上都同时存在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这么好,是不是拥有它就万事大吉了?也不要高兴地太早,一些人会发现,无效的努力不会带来任何的成果,这也不是成长型思维的主张。
成长型思维的核心与边界
成长型思维的核心在于对事物的认知——我们可以从事件中学到什么?成长型思维者在遭遇挫折时同样会难过,但是他们知道犯错也意味着自己有成长的空间。他们会关注错误,从而找到突破口,设法去提高自己。然而对于成长型思维,这种程度的理解远远不够,人们在努力时还需要正确的方法。
阅读书籍时,我意识到我曾经也对“努力”有所误解。书中提到“虚假的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产生,就是源于人们对成长型思维的错误解读。成长型思维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提高的,倡导人们要去努力。但是当一种方法不奏效时,我们要换一种方法去尝试,而不是一条路走到黑,用无效的方法反复尝试。
同样的,从“真聪明”到“真勤奋”、“你努力了”,父母只是改变夸奖孩子的用词,也无法培养出孩子的成长型思维。相反,频繁的夸奖还会带来副作用,让孩子容易骄傲自满。应该怎么做呢?孩子最需要的其实是父母的关注:在经历失败时,父母与孩子一同分析原因,帮助孩子认清现状;在获得成功后,将孩子的努力与获得的成就联系起来,让孩子懂得努力的重要性,以及什么是有效的努力。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学习了《终身成长》,每个人会有自己的答案。《终身成长》在美国亚马逊坐镇心理畅销书榜10年,新版2017年底出版后,被樊登读书和有书评为2018年度好书。尽管很多平台都解读过这本书,但我觉得大家还是有必要亲自读一读这本书,用自己的语言为它作出注解。
如何培养成长型的思维模式
德伟克提到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两种思维模式,有时我们表现为这一种,有时则表现为另一种。这并没有什么好自责或是羞愧的。我们可以用五个步骤来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
第一步:接受。认识到自己某些时候会产生固定型思维模式。
第二步:观察。弄清楚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固定型思维模式,了解它的触发条件。
第三步:命名。给固定型思维模式起个人名,像描述一个人那样去描述它的出现和行为。
第四步:教育。它的存在是为了保护我们不受伤害,却不知道用什么具体方法。当我们遇到挫折时,让它去做它想做的,尝试理解和尊重它的想法。然后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方式去引导它。
第五步:设立目标。完成了前四步,我们还需要去设立成长型的目标。我们在什么时间、哪些地方来实践成长型思维?
修正自己的观念
了解了这些,实践起来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可以运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将以往固定型思维形成的观念加以修正。
1.只与自己做比较
从小到大,我们总是被拿来与他人做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产生优越感或是失落感。当我们想要开始只关注自己的努力和进步时,却发现很难不去跟别人做比较。
成长型思维对于比较的解读也不同于固定型思维,别人的成功并不意味着自己的失败,失败的时候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况且每个人的起点不同,如果不能学习到别人身上的优点,比较毫无意义。成长与竞技比赛不同,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进步:今天又学会了什么,相对于昨天有什么样的进步。
2.速度不等于能力
现代人很推崇速度,常常以此来评判他人的能力,但是速度快只能说明某项技能很熟练。在《最强大脑》的赛场上,当两位选手强强比拼,有的选手为拼速度一味求快,而忽略了正确率导致挑战失败。
如果在学习的时候抱有这样的观念是非常有害的。我们知道熟练才能生巧,在学习陌生的知识、做有挑战性的事情的时候,都需要慢速进行。
3.努力比天赋更重要
匈牙利的一位父亲培养出了三名女性象棋大师,他认为天生的才能没有用,成功是靠99%的努力得来的。最小的妹妹被认为是最出色的象棋手之一,但她并不是姐妹中最有天赋的那一个。姐姐说,“妹妹起步慢,但是她非常努力。”
不少主流观点认为,在自己更有天赋的领域努力,会走得更远。这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对,大家都希望同样的努力能获得更多的回报。但也有不少例子显示,天赋起到了反作用,人们不是更加努力,而是更加偷懒了。
迈克尔·乔丹最初在高中时惨遭校队淘汰,也没有一家NBA球队签下他,是后来超出常人的努力才使他进入人们的视野,被称为天才。我们所认为的天赋不过是起点略高,在拥有足够的积累之后,常人也能提高自己的天赋。
成长是一件复杂的事,它还关乎自律和情绪管理。尽管我们知道什么会触发固定思维模式,但我们还是避免不了压力、挫折、生病、失恋等等带来的情绪问题。情绪让我们不像平时那样充满斗志。但是想想只有努力才会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幸福,我们就得不断地保持行动。好消息是,保持行动会让我们渐渐走出这种情绪。
成长型思维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它的认识还可以随着学习、实践不断地扩大。在《终身成长》中,除了一般的使用场景,还讨论了成长型思维在体育、商业、人际关系、教育领域的应用。
尤其让父母感到困惑的问题也得到了德伟克的解答:“在孩子获得成绩时如何表扬,在孩子闯祸时如何批评,在孩子失败时如何引导?”这些答案只是浅显的皮毛,重要的是父母也要学习成长型思维,让行为保持一致性。一边用成长型思维来引导孩子,一边却用固定型思维评价他人,难免还是会让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