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一种叫“剧场效应”的现象,这种现象是说当一个人站起来时,一群人就不得也跟着站起来。这就像尽管家长也心疼孩子学业负担重,但当看到其他孩子都在课后拼命补习时,又不得不给孩子施压一样。尤其是当孩子嫌功课太多,出现畏难情绪时,你是不是更不知道该如何化解?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当孩子嫌功课太多时,你该怎么跟孩子沟通说话。
我们先来听一段对话,听一听这个妈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沟通上有什么问题。
儿子:好累呀,怎么天天这么多功课?
妈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
儿子:那也太苦了吧?
妈妈:都是这样过来的,现在吃点儿苦,将来才能享福呀。
儿子:将来是什么时候呀?
妈妈:哪里那么多牢骚,别人不也是这样吗?
儿子:累还不让抱怨呀?
妈妈:抱怨什么呀,赶紧背单词去,一会我还得检查呢!
儿子:你总这样!
在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也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那为什么这段对话,会以不欢而散结尾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当孩子抱怨学业重时,这个妈妈为了能安抚孩子的情绪,就通过讲大道理的方式解决问题。比如,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之类的励志语句。可当她在跟孩子讲这些大道理时,却忽略了一个客观现实,那就是所谓的努力付出跟最终结果,不一定有必然的关联。也就是说,并不是你努力了、吃苦了,就可以成为人上人了。这个道理,其实孩子也明白,所以当孩子用质疑的方式跟家长对峙时,家长往往就得加大讲大道理的力度,结果就演变为一场混战。
于是,这位妈妈又开始了本能压制。在家长的眼中,生活中的一切,都必须无条件为孩子的学习让路。而在这种认知模式下,孩子不管是成绩还是态度稍有波动,一般第一反应就是压制,结果就会引发更大的冲突。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引发了孩子对学习的抱怨,我们都应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但在这位妈妈的沟通中,基本看不到什么引导的内容。
那当孩子跟你抱怨学习负担重的时,你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沟通说话,才是合适的呢?
其实,孩子抱怨这些事情的时候,并不代表想要放弃,或许只是表达一下自己的情绪感受。而适度的理解,可以让孩子的情绪得以释放。所以,你在就此问题跟孩子沟通时,第一点要做的就是,表达你对孩子的理解,比如,你可以说:“的确是功课比较多,我看新闻还有孩子写作业到后半夜一两点钟呢!”
接下来,你可以帮助孩子发散思考,自我减压。你要学会扩大孩子的思路,让孩子自己思考,能不能有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实现自我减压。比如,你可以跟孩子说:“那你跟你的同学沟通过,别人是什么感受吗?”或者“如果写作业的时间这么长,我们是不是可以研究一下怎么压缩写作业的时间。”或者“咱们是不是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把学习效率提升一下呢?”等诸如此类的内容。
这样,可以让孩子的思维,不仅仅局限在课业负担上,在那自怨自艾,而是着眼于如何自我减压。
最后,你要通过沟通,让孩子知道不适应、有压力,但却不得不去面对,像这样的情况,是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窘境。通过学习压力这件事,你要借此扩大范围,让孩子建立学会解决这类问题的模型,引导孩子在面对冲突时,有效面对。比如,你可以跟孩子这样说:“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是这样,尽管我们觉得不太舒服,但却不得不去做。如果说面对这类的问题时,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如何积极应对,而不是坐在那生闷气。这样,我们生活的舒适度是不是就会提升很多呢?思维空间也会变大呢?”
那按照以上的沟通方法,我们可以再重现一下前面的那段对话:
儿子:好累呀,怎么天天这么多功课?
妈妈:怎么了,感觉今天作业多了?
儿子:十二点前写完就不错了。
妈妈:听着是挺多,你们现在压力也挺大的。既然这样,与其咱们在这里抱怨,不如研究一下,看看有什么办法可以能够提升一下写作业的效率。这不也相当于变相帮你降低了一些压力吗?
儿子:写作业还能提升效率?
妈妈;当然了,办法总比苦难多,不是。不试试怎么知道,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事儿挺多的,与其抱怨不如咱们研究一下看看怎么解决。
儿子:那就试一下吧。
好了,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当孩子跟你抱怨功课多时。你可以按照“尊重客观,表示理解;发散思考,自我减压;扩大范围,建立模型”的方法跟孩子进行沟通。其实孩子抱怨功课多,有些时候只是发泄一下情绪而已。如果能够顺势引导,帮助孩子发散思维、自我减压,不但能够化解眼前的冲突,还能让孩子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学会如何解决类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