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不误砍柴工。
编制环评文件也是如此,事前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到位,直接会影响着这个项目能否顺利进行下去,能否顺利通过评审。但是,很多编制人员在编制报告时,往往只考虑技术本身,想着早点完成编制,而忽视了其他因素。
实际上,一个环评文件的质量好不好,并不是环评编制单位,更不是编制人员能决定的,它需要建设单位、建设项目特点、编制人员及其他外部条件共同努力。
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编制主持人,在开始一个项目的环评文件编制之前,应该做好哪些前期工作呢?笔者认为,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判定可行性
目前,环评处于劣币驱除良币的行业环境中,且外行化趋势严重,不能一味地听外行领导和外行建设单位的意见,盲目启动环评工作,否则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
(1)项目涉及禁止建设的区域,比如生态保护红线、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等,这些环境敏感区的相关法律法规有明确的禁止建设要求的。这种情况,在相关手续没办妥的情况下,基本没戏。
(2)项目不符合相关产业政策、规划及规划环评要求。这种情况,批复难度非常大。
(3)项目位于居民区附近,邻避效应明显。这种情况出,线性工程和垃圾焚烧项目身上比较多见,也许拖几年没什么进展,甚至直接就不再建设了。
(4)有未批先建情形。如果有这种情况,需先接受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的流程,也是可长可短的。
(5)属于扩建项目的,现有项目手续不完整或存在问题,也会影响审批。
(6)项目所处阶段还不成熟。比如前期资料不齐,项目地点(走向)不确定,用地范围不稳定,方案还没有,可研没做或深度不够等等,这些是开展编制前需要重视的内容。否则,那就是项目在手,等于啥都没有,没办法开展工作。
二、认真签合同
签合同,是没有环评技术的事,但确实影响环评质量的重要环节。
现实中,不少建设单位只把环评看作一个手续,不听编制单位意见,只想尽快麻烦批文,更没想过要履行法律规定的环保责任,在合同中要求环评必须通过才给钱。试问,打官司,如果输了,律师费你能不给吗?
在这种编制单位本来就弱势的前提下,签合同更应该讲究。一个合同签的烂,如包批复、合同额过低、首付款低、时间过于紧张,甚至不讲工作流程等等,是很可怕的。如果还存在第一点的六个问题,编制人员更是骑虎难下,后续工作根本没法做。最终的结果就是:要么项目推进的非常累,要么项目根本推进不下去,环评文件写不完,拿不到批复,也就拿不到尾款,赚不到钱,浪费人力物力劳动力。
三、重资料收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份环评文件如果分析不到位,大多数都和资料有限脱不了关系,所以做环评,一定要重视资料收集工作。
资料大概分两大类。一类是工程本身的资料,这类资料需要建设单位提供。然而,建设单位往往只看重结果,不重视环评或不理解环评,不提供资料或者提供的资料不到位。作为编制人员,一定不能怕烦建设单位,要反复沟通协调,要把要用到的资料了解到、了解细、了解准,并拿到手。另一类工程外环境的资料,包括现场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环境现状资料、各类敏感区的图件、相关政策规划等等,这些资料需要出差到项目所在地去收集。这个时候,编制人员就不能怕出差累、怕需要建设单位陪同,把工作做足后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