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理性又感性的心理学人,严肃、真诚的聊聊爱情、生活、以及生命的意义。
停滞感/发展感
L:最近陷入到了深深的一种停滞感当中,当一件事变得笃定的时候,你总是在重复自己以前的生活,做擅长的事情。
M:虽然我们都在“成长”,但有时候仅仅是时间这条线上看起来是这个样子。
Q:我反而没有这个感觉,我脱离了父母的控制,在S市待业了一个月,在不断的投简历,学习面对自己的生活。即使给自己的屋子里添加一把椅子,装一个灯泡都很快乐。
Y:我的生命好像停滞了好几年,最近在自己的岗位上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毫无意义。不过至少学会了厚着脸皮,四处让人介绍男朋友。
S:最近看知乎上,一堆大二大三的小朋友分享所谓的单身“好爽”生活好充实,不需要爱情如何如何的。就丧失了阅读下去的欲望。
L:可能到了25岁再往后的年纪,大部分人就不再分享这种细小的事情,在面对更深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时,说不出话来。这些感觉总是在不同的年龄会呈现不同的面貌,或许会显得越来越狰狞可怕。
Y:有时候也不在于学历与教育的高低,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生命的可能性在变少,这本身就是一件让人绝望的事情。我反而觉得读研期间是一个“正常”的生活状态,可以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而现在,我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只要不上班,我对什么都可以感兴趣。
L:有意义的工作和好的爱情一样很稀少。
图为埃里克森发展理论,25~50岁要解决自己发展/停滞的矛盾,实现人生意义。
从茧居到我还能挣扎一下
S:我最近听到了一个案例,一个青少年天天把自己反锁在屋子里,只有吃饭时候才出来,父母很怕刺激到他,都不敢说话。
L:反而这样更不容易走出来。不过我们这些人不算茧居么?
M:我们好歹能够工作或者上学,我现在就盼望博士毕业,然后定居苏州或者广东。最近我的一个学弟就是处在什么都不想做,推掉导师的所有任务。读研前我就一直在房地产公司996,生活不论你怎么挣扎,好像终究会回到一个绕圈的状态。我是希望有大量的时间去思考人生的。
L:只不过你绕的圈如果足够大,别人看见你就会误认为你在跑直线。周围的人都会觉得我很自恋,因为不太关注周围人的那点流言蜚语。同样,从我的视角去看,周围的人也都很自恋,每个人都在计较自己那点小得小失,那点勾心斗角,不去关注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关心社会中其他人普遍的生存状态,不去思考人生或者有更永恒意义的事情。
M:或许这也是你自己工作对自己的要求,那就是消耗自己无意义的人生去看到其他人无意义的人生,然后找点意义出来。
S:现在的青年人总是太难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就比如我和男朋友谈了五年,他在国外读博,双方都觉得分手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我们又懒得认识新人,又对自己不那么笃定,不要说怀疑对方,也怀疑自己会不会出轨,都不用装无辜或者装什么好鸟,甚至都计划以后做一个开放式的关系。分手似乎可以走出这种状态,不过也总是下不去这个决定。
L:分手也未必是前进,也要退回去重新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们还是需要一个人陪自己绕圈圈的。
一方面是996的加班族,一方面是茧居青少年。亲密与意义感的缺乏贯穿了我们的少年与青年时代。
聊个毒鸡汤:控制自己的期待
L:最近对一个小故事特别有感触,感觉可以分好多个层次去聊。故事很简单,就是我希望要个苹果,你却硬塞给我梨。你希望我感动,我却感到很糟糕。
Y:我现在觉得我是梨子苹果我都要,有营养就行。但更多的是感到自己很匮乏,我要了之后,我能给对方什么呢?给对方的是对方想要的么?
M:我知道Y是可以给别人很多很多的人,但是是不是想要的,都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这个过程里,失望是一件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L:很多人无法接受这个“失望”,变得又不敢给,又不敢拿。
S:好像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自恋的故事,一个人为什么可以那么笃定自己想要什么,或者笃定自己一定能够得到苹果。还反而去指责“给”的人很自私又愚蠢,这样的故事下,乐意“给”的人会越来越少。
M:就像是“和给感情的人谈钱,和谈钱的人谈感情”。一部分需求被满足,另外一部分需求冒出来。
L:那些爱情电影总让我们误以为自己可以等到自己想要的,就像大学发书一样,每个人一本。而实际上,离婚率越来越高,婚姻幸福是一件概率不那么高的事情。而不是一定可以等到的事情。
M:其实我们都很难描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只能去找一个活生生的人试试看。伴侣只能够满足我们一部分的幻想。
L:父母给予不了我们全部,伴侣也不能。或者说,想要苹果却得到了梨,才是生活或者爱情当中的一个常态。如果再去定义什么是苹果、什么是梨,那就更加千变万化了。问题就转换成了,我们怎么在这样有限的满足中感到快乐。我们需要一些确定感,一些自恋,一定程度的爱自己是爱别人的基础。
我们都是被蛊惑后吃下禁果之人,不得不面对爱情中的种种失望。
给自己一支上上签
L:其实我在大二大三的时候就接触了所谓PUA文化,也就是所谓的撩文化。里面有很多所谓技巧啊,包括怎么拉近距离之类的。现在看来这些东西其实挺蠢的。一个严肃认真的表白也同样显得挺蠢的。最近我选择了后者,因为总是感觉自己以前的恋爱都太轻浮冲动。希望以后在这方面变得认真一点。即使不做这件事,其实也没什么机会。那是更让人后悔的。不过还是和小男生不一样的,因为你说出去的话是的确可以实现的。
Q:作为女性视角来看,乱撩会让人感到不舒服,表白不得当也会让人不舒服。不过我觉得你有这样的冲动未必是坏事,过分的理性让人觉得可怕,有一些冲动在才显得有“人情味”。只是不要太去扩大到影响对方所有的生活就不算伤害。就像我也经历了一段相互吸引的感情,虽然结局并不好,但那种被吸引的感觉是相当美好的,也会有很多不理性的想法。
L:或许好感坏感,也比无感要好。有时候真的希望有奇异博士的时间宝石,就像复仇者联盟3中,可以看到1400万种可能,然后选择那种最好的结果。或许为了那种结果,你就要做出一些反常和不理性的事情。
M:我很喜欢这个比方,潜意识也就是心灵深处自有其逻辑,我们很难知道它究竟看到了什么,运算了些什么,潜意识会给我们一些指引,但也有可能给你的都是一些幻象,它要引导你去其他的地方。我的导师追师娘就表白了三次,才最后走到一起。
S:其实还是有一些相当正面的例子的,比如双方都有一些表演型人格,就会非常感动相拥而泣那种。我身边有人就表白得非常夸张,最后也是走到了一起,只是对于一般情况来讲,表白绝对是一件成功率不高的事。
Y:不喜欢你的人,没什么影响,一点好感的,会稍微矛盾一下,很喜欢的才会答应,概率不高。
M:就算成功了也不代表什么,后面会有更多的磨合的问题。
L:这也就是我想要去给自己算命,精神分析能够解释这个问题,但是无法解决。爱情还是一件和运气高度相关的事。
S:要抽到一个签,就当它是上上签,按上上签去想就好了。
爱情该有怎样的模样?
L:现在都要讲聊得来,那什么才是聊得来,双方都要抱怀怎样的沟通方式和对生活的好奇心?怎么才算是一段正常的恋爱关系?
S:最近我看一个说法,说是异地恋能谈很长时间的有时候在一起也能成,反而是对对方有很多需求的情侣反而散了。
L:也分情况,就是究竟是真正能够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对对方需要很少。还是压抑了自己的需求,想要变本加厉的索求。
M:就像我们前面聊的,只能满足一部分,不能控制自己的需要,很难有稳定的关系。
L:现在有的时候就是我们人与人之间关系太淡漠,才会对伴侣有着过高的期待,实际上我们是可以把自己的需要拆开,这样就会对伴侣的要求小很多,就像有你们可以聊很多心理学上的事,我就没必要一定要找个同行做伴侣。
Y:就像我现在碰见差不多的都会想试试,只要有稳定工作,离得近,差不多就可以,只是试错的成本越来越高,这很无奈。
M:我很爱我男朋友对自己专业上的那种认真劲,尽管他语言很笨拙,有时候只是听我在说,有时候我教他如何和我沟通。
S:我和男友更多的是一种朋友式的关系,可以聊很多有的没的,比如某个主播,某个政治事件,其实都是和自己关系不大的事情。
L:“聊得来”也分很多种,有时候必须要放弃让对方完全了解自己的这个想法,我们只能从某种程度上了解自己和对方。有人说情侣最好的状态是对方人生旅途的玩伴,或者说是人生战役面前的战友。
Y:我早就放弃这种幻想了,能相互陪伴就好。
旅伴式的关系看起来很美好,但需要双方都有所克制,有所反思和调整。
生命的意义
L:聊来聊去,还是要回到活着有什么意义上。爱情和生死总是极度相关,要豁出去自己的一部分性命才能和别人有一个长期的关系。生命才能转入下一个阶段。
Y:那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我的单位在培养我作为领导储备,并且几乎没人和我竞争,或许我好像很明确知道自己的人生使命是什么,领导和周围人也那么告诉我,但我现在是实在提不起精神。
M:或许这一目标很宏大,实在是与你现在做的事情没有办法去链接在一起。
Q:我现在就是努力在学会独自面对生活,不断投简历、面试,感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什么人生意义啊,或许只有你们这种工作稳定的人才可以思考的问题。
M:我们需要生活中多一点细微且实在的反馈。
L:或许终究要学会活在当下。其实很多农村地区癔症是非常流行的,村上春树在书中也提到了一种西伯利亚癔症。(癔症是一种由于情感压抑导致的疾病,比如没有生理基础的眼盲或者无法行走,或者大神上身,或者无法遏制的冲动和歇斯底里。)但是只有接受过一定教育的人,才可以反过来思考自己的人生处境。和社会文化这个妈妈做一些对抗和妥协。
Y:能表达出来有什么用,我们还是活在《土拨鼠之日》一样的圈里。
M:很多中年人或许会有更多的对死亡和生命意义的危机。反而会返璞归真,不再在乎别人怎么看,社会怎么看。比如《廊桥遗梦》中所说的,年纪越大,顾虑越少。
L:就像文章马伊琍一样,或许两个相互影响了好多年之后,见到对方的“错误”,有可能反应并不是生气,而是感到有趣,咱俩都那么熟了,讲讲你的心路历程吧。我还听过这样一个说法,说,如果异性能够让你又快乐又痛苦,那你人在青年,异性只能让你快乐不能让你痛苦,就是人到中年。不能让你快乐,也不能让你痛苦,那就到了老年。或许渐渐的对一些痛苦就慢慢脱敏,才能返回到一种孩子式的快乐。最终用自己的一句话结尾,人生是难逃一死的悲剧,但我们不要用一个悲伤的心去看它。
或许我们都要努力走出自己的《土拨鼠之日》
欢迎关注
微信公众号
长谈心理工作室
提供平价心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