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100 100天写作计划
第70篇 用别人擅长领域的思考方式来解决自己擅长领域的事情,思考过程十分有趣,解决办法别有洞天。
做任何事情都有成本,有些是你可以直观感受到的金钱成本,有些是直观感受到的时间成本,但我觉得所有的成本千丝万缕地联系后,最终都能转化为金钱成本。——by 小夕
今天的经济学内容,老师分享了一个关于成本的小故事,对我启发挺大,现把故事与大家分享。
有个人开了一家采石场,专门采石头。他在采石场旁边买了一块空地,这块空地上面有鱼塘,还有一个小树林,挺好玩的。但他既不打算把这块地拿来卖鱼,不打算把它开发为旅游区,也不打算开发房地产,买这块地,只是为了让它空着。
因为他做的生意是采石,旁边有这块地空着,始终会吸引一些地产开发商。如果地产开发商把这块地买过去,修建住宅,居民住进去了,肯定会抱怨采石场发出来的噪声,这时候就会对他的采石场生意造成影响。
这件事情如果告到法庭上,他不一定败诉,因为毕竟还是居民自己搬过去的,他们自找的。但凡是有官司,官司的结果就不确定。他要的是一种稳定性,他要让自己的生意能够稳定地进行,所以把这块空地买下来,什么也不开发。
这时老师提问:这块地真是那个人出钱买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其实,他为什么愿意生产石头。是因为有人愿意买石头。他买这块地,表面上看是他自己付的钱,但实际上,他之所以愿意付这个钱,是因为他深信有人会替他付这个钱,那就是买石头的人。
再进一步想,买石头的人无端端就买石头吗?不是的,他买石头可能要修一个博物馆,他为什么要修博物馆呢?因为他相信有人会愿意掏钱去参观博物馆。
所以,一层一层推导下去,你会发现,我们看得见的,是他掏出真金白银买这块地,看不见的,是最终有消费者愿意为石头买单。那样实际上,最终其实是消费者买下了这块地。
他只不过是一个中间人。他只不过是通过合理的猜测,认为最终有人愿意买单,他才去买这块地。这时候,他其实是个隐形的拍卖者。(内容多为《北大经济学课》的内容摘抄,语句上有做微调)
老师总结:所有的企业家都在充当这个角色。他在猜有没有消费者愿意为他的经营活动买单。如果猜对了,社会不需要奖励他,他已经得到奖励,那就是他赚的钱;如果猜错了,他也不需要承认错误,因为他已经亏损,亏损就是恰当的惩罚。
学习感悟
成本终究是由有需求的消费者来承担,正因为有需求,才有人愿意去投资。有时,我们直观地看到自己花了很低的钱在网上货比三家后买到心仪的商品,而沾沾自喜,为自己勤俭持家而喝彩。现在我更多会去评估选一件商品所需要花的时间和与节约的金钱成本做对比,时间永远是少数,我觉得时间永远是最高成本,可以把时间花在努力提高单位时间的赚钱能力上,而不一定要把时间花在砍价能力的提升。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性永远在选择自己擅长和在乎的。所以让自己的见识宽广后,可做的选择多了之后,最终的选择可能才是相对最优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