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研究都证明语言的表达只是人类表达的30%,甚至是7%,而其余大部分是身体语言的表达。最初听到这个观点有点迷惑,总觉得不用语言说,怎么能说清楚一件事情呢?所以我会去听歌剧,会去看话剧,喜欢看电影,也听音乐会,而很少去看舞剧。总觉得舞剧不用语言能表达,只有演员在舞台上跳舞,就能演绎出复杂的故事情节吗?有点不可理解。
自从开始学习跳舞了以后,在老师专业的讲解,舞蹈演员每个动作,每个眼神所表达出来的情绪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好的舞者,是可以带动观众的情绪,当舞者快乐的跳动,你会感染到那股快乐,当他愤怒的舞动,你会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压力。老师给我们做示范的时候,一个眼神就能表达出许多信息。虽然如此,我对舞剧还是有所保留。在去年年底,被同学们鼓动着一起看了《一把酸枣》的舞剧表演。《一把酸枣》的确让我感受到没有语言也可以讲述故事,但里面有些情节和舞者的表达,我觉得还是有所欠缺。
今年年初,被同学们又鼓动了一下,尝试看了舞剧《花木兰》。《花木兰》领衔主演的是郝若琦,去年在芒果台《舞蹈风暴》节目里面看过她的表演,高挑的身材,过硬的舞蹈功底,让我对她担任主角的《花木兰》有所期待,为此才决定去观看的。然尔在观看前,同学们又在躁动说今年年底珠海要上《永不消逝的电波》的舞剧表演。“电波”演出时间在年底,我担心自己没空去看,所以并不特别感冒。可是当我看完《花木兰》以后,让我对大型的舞剧有了新的感官。没想到舞剧的导演能把每一个场景的舞蹈设置的如此精妙,最赞的是这帮舞者,细腻的舞蹈动作,把每个人物的情绪表达的如此到位,没有深厚的舞蹈功底是做不到的,精彩的舞蹈编排不需要语言,只是身体的语言就能把剧情表达的如此淋漓尽致,舞剧《花木兰》让我领略到我们国家年轻的舞蹈演员们专业能力和水平,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本来想放弃的舞剧《电波》你想让我更充满期待。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上海歌舞剧团。高口碑的佳作舞剧,今年央视春晚上《渔光曲》古典舞蹈选段,旗袍团扇和小木凳上的古典舞,烟雨蒙蒙的柔美,迅速窜红大街小巷,也让普通的观众认识了古典舞的美。而这个选段就是《永不消失的电波》里面的其中一小段。所以在看完舞剧《花木兰》走出剧院的时候,我已经坚定要看“电波”了。
《永不消逝的电波》以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素材,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原创,融入青春色彩、红色记忆、浪漫情怀、谍战氛围等元素,通过舞剧的独特表现形式,再现了为民族解放事业壮烈牺牲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昨天晚上终于如愿看了“电波”的精彩表演,没有语言,只有舞蹈,却看哭观众。
我看过“电波”主创代袁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主演朱洁静、王佳俊的一个采访,被问到不到两年时间,《永不消逝的电波》已巡演120场,所到之处往往一票难求,许多90后、00后自发“二刷”“三刷”,甚至还出现了全国追剧的“电波迷”。红色题材吸引年轻观众主动走进剧场,秘诀何在?在三位主创看来,主要归功于细节与真实,“当我们把每一个细节做好,让舞蹈回归真实生活,就有了一种圈粉能力。”的确如此,每个舞者的舞蹈都能表现真实的生活,让观众不需要猜测他究竟在做什么?而是很清晰的明白他所表达的生活细节,但是却用舞蹈的形式表达,才能接近观众。而且这部舞剧的成功不单只是舞蹈编剧的精妙,它的舞台、灯光、音乐、舞美的设计,甚至在讲述的表达手法上,都用了电影的蒙太奇手法,以至于看着看着,有种在看电影的错觉,但却又有别于电影,实在是精彩。艺术领域是没有语言障碍,就如音乐、美术、舞蹈都是无国界无语言障碍,而一部舞剧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实力的表现。昨天晚上看完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感触特别深,世界一流的舞剧也就如此,现在对其他国家的舞剧已经没有什么期待了,我想这应该是文化自信的最佳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