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月份,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段时间我读了那么多书、看了那么多干货、还认认真真的做了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为什么没有太明显的提升呢?
比如,做事跟三个月前一样的慢,沟通跟三个月前一样困难,而且跟三年前一样——单身。
有一个有趣的答案是这样回答的: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的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对。
吃饭固然长身体,但这里有三个问题:
1.随便什么都吃吗?
2.只是吃能长身体吗?
3.吃,不和锻炼搭配,能长身体吗?
读书会忘?我想,字面上的理解肯定是:如何把书中的内容记住?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逻辑本身有问题呢?
为什么,我读完一本书,就一定要把它记住?
比如说,大家都读过语文课本,那你高考的时候,还记得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第三课叫什么名字吗?不记得了吧?那你还是及格了?
言归正传。
我觉得,这个问题的根本是——用什么方法读书,而不是浮于表面的“读书有没有用”。
读书肯定有用,你也能找出1001个理由来证明,读书有用。但这是简单的处理,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没有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即使天天抱着书啃,进步也不会太大。
我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分三个角度来看:
1)为什么会忘?因为没有派上用场。假如你读的是工作有关的,天天用,会不会忘?
2)该不该忘?一本书,不是每句话都有用,挑你最关心的问题就好,能够解决问题就好,为什么要逐字逐句记住呢?你看好多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背“红灯停绿灯行”,你小时候也背过;但你现在过马路,会不会在心里默念一遍“红灯停绿灯行”?
3)读书有没有用,应该先问问自己: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如果你的工作要求你懂文案,而你天天抱着英语书啃——孩纸,不是说英语不重要,而是你忘了什么对你最重要。
当你不明确自己的目的,就不能怪自己的收获太“随机”。
写到这里,快800字了,但我还是打算啰嗦一下。
这俩天在看关于“王阳明”的公开课,讲知行合一。
先问你一个问题:你是不是觉得,学了知识,然后就去实践、然后再学知识、再实践?你现在是不是打算把知识学足了,再慢慢去实践?
王阳明认为,知识和实践,其实就是一个东西。所以,不要去纠结如何把知识记住,而是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用。哪怕你背下了整本《红楼梦》,还是无法提高你的写作能力;但如果你操练起来,就会发现:《红楼梦》里那些被你读透的东西,会从你的笔尖流出。
去年,我也曾就这些问题,问过、观察过几位牛人,他们也提到过类似的问题,回答各有特色,罗列在这里,作为结尾:
秋叶老师回复我说:你才坚持三个月,坚持三年吧;
古典老师在文章中说:1分学习,2分讨论,7分实践;
萧秋水老师在文章反复提到:做好知识管理,不要囫囵吞枣;
warfalcon老师也在一次分享中说:构建自己的知识树;
Scalers也常常说:行动才是最大的变量。
嗯,这篇文章其实是写给一年前的自己。
好了,滚去读书吧!我也是。
哦对,别急着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