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刚去书房里拿了一本《最美的散文》,希望能从中“取经”,但最终无果。每个人的创作手法和方式都有所不同,其写作目的也都不同,所以要想从中吸取点什么,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是必不可少的。
昨天我在《借这篇文章说说我最近做了些什么(一)》里列了一张书单,其中有一本是落落写的散文集《约等于无忧》。这本书里收录了她往年在《文艺风象》杂志里写的文章,每一篇都是,所以也就是说,这本书里收录的所有文章都是往年创作的,但序言除外。
她写的文章总有她自己的风格,我最近就有些迷上了她笔下的风格,就像董卿在《朗读者》第一季说的:“味道落在笔上就成了风格,吃进胃里就成了乡愁。”而落落创作的文章就总有她自己的味道。
2011年的时候,她曾出版过一本书,名字叫做《千秋》,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我虽不是她的书迷,但也在最近买了这本书,没事的时候就读上一篇,读着读着就发现,依旧是她独有的风格,就像《漫客·小说绘》里收录的小说一样,当翻开杂志的那一刻,杂志独有的味道便从文章的字里行间飘出纸张,进入我的鼻子,进入我的口腔,触摸我的味蕾。我一次次都被这种味道所熏陶着,就像被林清玄的文章所熏陶一样,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生活,将生活中本有的味道融入进文章里,达到“声色入味”的效果,让文章更加立体,更能展现出作者想表达的内容。
但说实在的,昨天的那篇文章我确实没有写完,因为精神状态不佳的缘故,又或许是有些困倦,让我停止了文章的创作,而选择直接了当的结束,在文章没能写完的最后,引用了一段《伤痕》里的歌词。
我每一次写文章的目的性都不强,但每一次的目的都是想要把自己想说的话在文章里说完,就像看《嘉人》杂志里的时装照片,只有几张的话根本不够过瘾,最好能有30张、50张,所以想要多表达就要多写,而多写的目的便是输出自己大脑中的思想和那些一直想要说出来的话。而我最近一次写文章便是昨天的事情了,几天以前,甚至上个星期,我都没有出任何一篇文章,其主要原因是工作带来的,因为比较枯燥,没有能够让我思想活跃的时间,也就等于没有写作的时间,而到了晚上,精神已经很疲惫了,我便没有再继续写下去的精力,所以也就自然放弃了。
在我最近买的所有书里,能够称得上思想上的杰作,便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主要是书里附了一篇“草案说明”,内容的思想性又写得很好,让我得到了很多,同时也让我更加的确信,社会主义道路是必须要走的,而且前方是一片光明。忘记是谁曾说过的一句话,思想重在思考,思考重在探索,而探索可以促进思考的活跃性。
深夜了,似乎又是写不完了,而且还跑去看短视频了,这篇文章便自此结束。
最后,还是用一首歌里的一段歌词,做整篇文章的“假末尾”:
以前总会对人生
抱有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不惜一切的代价
找到迷雾中指引的方向
可是我渐渐发现
已经不能再回头望
——斑马森林《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