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排队购买的美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网红店”了吧。
(一)端午节的月饼
我爱吃,尤其喜爱各类点心。有一年好友M说她家那边有好吃的月饼,需要排队的,等人不多的时候帮我买一些寄过来。
今年她又寄了一次——在端午节之前。
端午节的月饼,说起来也是很有趣的事情了。
这月饼是非常朴素的包装,一层油纸包着,油渗到纸上,纸就成了半透明的。一层一层的酥皮,馅料有红豆和绿豆两种。放在桌上,袋子封着口也阻止不了香味飘出来——是纯粹的食物的香味。这月饼,便是最原始朴素的那一款。
M说保质期不长所以没有买太多,要尽快吃掉。
馅料软软的,无论红豆绿豆,都处理得很好-口感温柔细腻,味道却没有甜到发腻。酥皮一层一层,一边吃着一边掉。
吃完一个,要很努力克制住自己想要再吃一个的念头——毕竟美食当前,也要考虑身材啊~~~
忍住的过程其实好痛苦……
(二)排了个假的鲍师傅
我其实并不知这个风靡京城和沪上的点心店,是朋友林提到的。她说台东开了一家。我还去搜索了一下。
说来也巧,没过几天便看到公众号推送了一篇甄别真假鲍师傅的文章。很长,我竟然细细看了下来。
最后得出结论,台东那家,莫不是,假的罢?
毕竟这么火爆的店竟然没看到各大美食公众号的任何情报,有点不合常理呢。
然而我们还是去了一次。
我俩的周末吃喝玩乐旅途,终于有一站选在了台东。鲍师傅也成为这一趟的必去之一。
位置很好找,找到后发现确实在排队。我打开APP看网上的评论:“嗯,这家肯定是假的。”——看招牌就和测评贴上的图不太一样。
林说,你能不能小点声,再这样会被打的。
队伍不是很长,我们随着人群移动慢慢靠近柜台,看着柜台里的点心们摆放的蛮干净整齐的样子。蛋糕,肉松系列各种都都有。最后我们买了牛肉松和海苔肉松(肉松小贝是吧?)。
吃过后我们一致觉得,有些吃顶了。有肉松和沙拉酱,自然是非常香的,只是对比测评贴来看,好像个头有些大了——个头大便会显得蠢,点心还是小点的好,精致,而且吃起来不会有负担。毕竟是网红店,排过,吃过,就OK了。希望尽快到京沪吃到正品行货吧。
(三)排队吃饭是正经事
是什么时候和林开始的吃喝玩乐的征程已经无从考究。因近两年大型商场接连开业,许多餐饮店也纷纷来到青岛,火爆至极。那些我们都很想吃的店,全都需要排长队。
所幸吃货有福。有一家是林在周末一大早去排队取到号的;另一家我们中午赶去排下午的号——因为去得早,拿号也比较靠前,自然也没有等好久。
吃的过程是愉快的,毕竟是新进驻的店,吃起来总会觉得比较新鲜——无论是酸度正好十分爽口的汤,还是那一壶让我念念不忘许久的照殿红。
爱吃的人朋友也爱吃。三月的时候,曦说带我去吃个网红面。终于敲定我俩的时间,到了以后发现,这家店我曾经路过的。当时还嘀咕着什么时候来尝一尝呢。
这家就妥妥的是网红店了,招牌面需要预约,而且预约了也需要排队才能吃上——幸好我们去得晚,没有等太久。排队是很麻烦的,要排队付款,还要排队等桌子。
这家店后来又去两次,带了不同的朋友去的,去的时候都是中午,于是真真见识了有多么火爆——队伍竟然从里面的收银台一直排到了门口!一遍排队我们一边说,幸好我们有预约,慢慢排就好了。
至于网红店是否真的当得起网红名号,其实就是见仁见智的一件事了。对我来说吃着还是不错的,也是一种很新鲜的吃法。其中一次我们在排队,眼看着一位大叔对着一盆面吃得酣畅淋漓满头大汗——这是吃的一种境界了吧。如果我是大厨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会十分高兴的。
(四)那些消失了的网红店
想起几年前的徹思叔叔。那时候似乎还没有网红这个概念,那时候徹思叔叔真的是特别火爆。
火爆到能吃到都是一种荣幸。
当时的同事花儿喜欢吃。几次和她出去,路过徹思的柜台便陪她去排队——一人只能买一个,有时候她需要给家人多买一个。
确实是好吃的,细腻的口感,香浓的芝士。人多的时候,排队要排好几个拐弯儿。
后来便看到好多地方开了好多店。
再后来竟渐渐衰落了。
想想也是不解。大约事物的兴亡总是有他的周期吧,只是有的周期长,有的周期短。
排队吃美食是吃货的一种追求,但是排队的前提是有人一起吃。大约有人会不远千里不厌其烦愿意耗费时间去排队等候,但是美食到底还需要有人一起分享。若有人为你排队,那么就是真爱了吧。
而最值得排队的美食,大约在街头巷尾——早餐店的豆浆油条豆腐脑,包子咸菜小米粥;热乎乎的拉面,麻辣烫,酸辣粉;还有新出炉的绿豆酥,热乎乎的烤地瓜,红艳艳的冰糖葫芦……
经得住时间和大众的胃口考验的那些店,才值得痴心不渝地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