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聊三国009
原创/似此星辰同昨日
在乱世,谁有兵有将,谁就是草头王。王允是文臣不是武将,不懂得兵权的重要性。
如果王允允许李傕、郭汜等人的投降,再慢慢地收其兵权,再收拾他们,就没有以后的长安之乱了。
当然,这里面的事情,绕不过一个人,那就是贾诩。
贾诩,毒士也,智谋高绝。他的计谋之狠辣,在三国乱世里,没有人比得上。但是,贾诩属于那种明哲保身的那一类人,只要不是威胁到他的人身安全,那么,贾诩还是无害的。
明哲保身,活得通透,才是贾诩高寿、善终的原因。
当贾诩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那么,他献出的计策,却是非常毒辣的。李傕、郭汜等人尽管兵强马壮,但是,他们不是善于谋划的人。长安之乱的怂恿者,贾诩是逃脱不了的。
东汉末年的乱世,以直取名的文人,不能说是迂腐,也不能说不懂的权变。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子,比如蔡邕,感董卓知遇之恩,愿意受刖足之刑。
至于王允,则是长安之乱的另一个罪魁祸首。说实话,能够做到司徒的位置,学识眼界必然是不差的,可能差的是格局。
蔡邕是当时的大家,名望很高,对世人的影响非常大。王允执意要杀蔡邕,寒的是仕人的心。也不排除嫉妒的心理。
非此即彼的立场,没有容人之量。要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都说宰相肚子里能撑船,用人是一门艺术。王允把吕布当成了自己人,却忘了,以利相投,必以害而离。
看看,李傕、郭汜等攻打长安的时候,门阀世家以及仕人,有谁帮着王允。武将只靠吕布,也是双拳难敌四手。而贾诩的谋划,又有谁能够帮助王允去解决,没有。
有因就有果,这样的局面是王允一手造成的,推卸不了。
结果就是长安城破,吕布逃走了。别人能逃跑,唯独王允不能。一方面,跑得再快,跑得过骑兵吗?别忘了还有宗族家小呢。
另一方面,皇帝还在长安,王允自己跑了,就和平时自己的所作所为相背离,恐怕到时候不是名垂千古,而是遗臭万年了。
既然早晚都得死,不如博一个身后名,至少王允的胆气还不错。可惜,家人受到了牵连。
如果王允格局大一点,只诛杀董卓这个首恶,余者不究,以后的结局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至于李傕、郭汜等人,说难听的话,以文人那么多的心眼子,琢磨武将,那不是手拿把攥吗。最无能的罪名,还可以用“莫须有”这样的罪名。
格局、眼界还真不是什么人都具备的。一个人的成功,格局、眼界真的很重要。
2023年04月
——星辰相伴,自由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