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今天看了一篇简书文章,标题名为“看你的微信头像,就知道你没见过世面”,这是一篇讲述尊重与偏见价值观的偏鸡汤文章。阅读点击量18万+,假如是以前,我会嗤之以鼻,酸酸地说:“这种没营养、没干货的文章也能火?真是没天理了!”
不过最近学习了崔律大神的写作训练营,发现原来写作真的是一门技术活,好文章的背后,有许多我压根没注意过的细节。虽然这篇文章从论证观点来说确实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是一篇鸡汤文。但是人家能够成为18万+的“爆款”文章,起码从宣传的角度来讲肯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下面我来说说自己从中学到的两个点。
01 让人无法拒绝的标题
“看你的微信头像,就知道你没见过世面”
首先这篇文章的开头,通过作者一个朋友带有偏见价值观的对白,来引入正文,
认识一个男生,感情空窗期3年了。
上周,他在微信上问我,身边有没有单身的小姐姐可以介绍给他。
刚好朋友圈里有个软妹子,前不久失恋,沉浸在悲天悯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我便跟她打了个招呼,将她的微信推给了男生。
5分钟后,男生发过来一句:
“用这种微信头像的女生,我还是不加了吧,感觉没见过什么世面。”
先不说这个案例如何,首先看标题,根据之前学习到的修改好标题的5个方向:
1、标题中增加利益点
2、增加细节描述,变得更可信和吸引人
3、添加一种强烈的情绪在标题中
4、标题的立场更加极端一些
5、增加悬念,激起更大的好奇心
这篇文章的标题符合第3、4、5,如果是以前的我写类似的文章,可能会起一个总结式的标题:“请尊重不同,放下偏见”,或者高级点,来个有诗意的:“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大家一对比就能发现,我的标题明显不够吸引人。而这篇文章用开场的例子来作为标题,用极端的立场和强烈情绪来激起读者的好奇心,并暗示这里面肯定有故事看,当然能够更好地获取点击量了。
所以,我学到的第一个点就是要明确标题的作用:标题不是为了把文章概括清楚,而是吸引点击。
02 用故事撑起框架的结构
第二点就是学习到了构思文章的结构。全文分了01-04四个小节,第1节有1个栗子(就是标题所说的“微信例子”),第2节有2个栗子,第3节有2个栗子,第4节则进行总结升华。
纵观全文,每节的案例占了3/4,剩下1/4植入作者自己想表达的概念和观点。比如第1节的案例过后,阐述了本文的主题并且标黑了出来:
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类人,喜欢怀着恶意和揣测的目光去伤害别人;
一个人最大的恶意,就是将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别人,并一直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第2节的案例过后,则植入自己进一步的观点,并且提到这样做的不良后果是什么:
一个人看不惯的东西、人和事越多,这个人的境界也就越低,格局也就越小。
有些人,在对别人指手画脚的时候,总是一副万事万物了然于心的样子。
然而,往往却总是没了解过具体情况,就捕风捉影、擅下定论。
在最后的第4节,简单进行了总结,并在末尾给出了几句鸡汤对白,虽然是车轱辘话没有太多的营养,但是放在文章结尾能很好地调动读者的心情感悟,让他们回到感性的理解上。(可能这叫做共鸣吧?)
很喜欢一句话: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没有谁有权利去评价、干涉他人的生活。
“不要冒然评价我,你只知道我的名字,却不知道我的故事。
你只听闻我做了什么,却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
愿你我能够尊重不同,不带着偏见的眼光去评价他人。
也愿你我不被他人轻易定下标签,勇敢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共勉。
这样的文章结构,读者在一个一个的案例中间被连续植入作者的观点,即看得有趣,又不得不信服,不知不觉间就被打动了。
相反,我发现自己之前写文章,想表达一个观点,就巴拉巴拉写一大段,然后最多想到一个例子,放上去就没有然后了,显得太干巴巴,没有节奏,没有悬念,完了还觉得自己干货少,苦于凑字数。
而这篇文章,作者的观点非常简单(除去案例和论据我算了下不超过600个字),但是他用了层级丰富的多个案例来层层推进,把自己的观点分散在全文里,读起来既舒服又容易被打动。
03 总结
总结一下,这篇鸡汤文虽然论点上没有太多营养,但是从宣传的角度来说有两点是值得我学习的。
1、起标题首先要考虑如何吸引读者的好奇心,而不是如何概括文章主旨;文章内容要能配得上标题,能满足标题里布下的悬念,才能真正获得读者的共鸣和转发。
2、文章的结构要重故事,轻理论。人都是喜欢听故事多过说教的,所以用故事包裹论点的方法,能让读者看得更舒服。
当然,我也不能因为这个10万+成绩就太过迷信这篇文章的“打法”,而忽视了更加需要修炼的东西——文采的提升和思考的深度。真正有干货,有学习价值的文章可能注定是无法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求,无法上10万+。所以不能只用阅读量一项指标来定义自己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