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宝开学第二天,我就被主班老师留下单独谈话了。
她告诉我,通过这两天对孩子们的观察,我家大宝的规则意识有待提高,坐在小椅子上总是乱动,小动作特别多,升国旗时身子晃来晃去,站队时从不站直,中午不睡觉…不管老师怎么提醒,他依然我行我素。男孩子好动、贪玩可以理解,但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不能玩,一定要给孩子讲清楚,良好的规则对孩子影响特别大,希望父母配合,家园共育,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说实话,听完以后我以为老师留错人了。
我一直觉得专注是我家大宝最大的特点。两个月大时他躺在婴儿床里看床铃就能自己看半小时;七个月大时他拿块印花的小手帕就能翻来覆去的看二十分钟;一岁时他听我念书能一动不动听一小时;两岁起他看绘本书一本接一本能看好几个小时…
至于规则秩序更不用说,从小大宝做事就有他自己的一套顺序,自己收拾玩具和书架,每样物品都有自己的位置;回家换鞋洗手换衣服,睡前喝奶刷牙洗脸脚…哪一样被打乱他都不高兴,我还一直觉得他秩序感太强了些。
老师说的是另外一个孩子吧……
大宝这个暑假单独回了爷爷家,开学前一天才回来。大概是自由自在的时间太久,爷爷奶奶又宠爱有加,刚一回来上学有些不适应节奏。又赶上合班换老师,无论是出于焦虑紧张的情绪,还是为了吸引老师新同学的关注,他的表现都是可以理解的。
问题是,该怎么办?
向老师许诺晚上跟会爸爸一起好好跟孩子谈之后,我们离开幼儿园。刚出门大宝就箭一般冲向马路对面的小朋友们,完全忘记过马路时要拉着妈妈的要求;进小区也根本不像以前帮我和小宝推着门,就自顾自的跑进去玩了。
我心里恨恨的想,这臭小子玩疯了,是该好好教训教训他了!
晚上我决定召开家庭会议。桌子摆好,一家人围坐,我首先向他们传达了老师的反馈和要求。老公表情严肃,盯着大宝问我,你什么意见?一副准备好好教训大宝的架势。大宝看看他爸又看看我,一脸无所谓随便你们怎么说的样子。
一瞬间,我想到白天玩的卡牌。
2
我第一眼看到的是字:父亲。看图第一反应就是一个妈妈在训孩子,要说我是谁,就是那个被训的孩子吧。
大约是涉及家庭关系,这次玩卡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关于父亲的缺失,关于紧张的亲子关系,关于遗憾,关于原谅…我自己也被感动了很多次。不过对我而言,因为我跟父母的关系都挺好,所以一开始这张卡牌并没有给我太多触动。我只是想到小时候妈妈训我的场景,她的嘴在不停的动,而我则是左耳进右耳出,表面上点头称是,脑袋里则在想别的事情。从小到大,他们训我而让我有改变的记忆远远不如他们爱我让我感动的记忆深刻。
原本以为这次玩卡没什么收获,晚上就遇到了教训孩子的问题。看着老公严肃的表情,看着大宝无所谓的样子,我突然觉得接下来我们家就会变成这张卡牌:
老公为家庭氛围定了基调并在我们身边蓄势待发,我苦口婆心的教育儿子,而大宝却身在心不在的想着自己的事情。他的感受应该和我小时候一样吧,妈妈不停歇的嘴,真的好烦。
我突然体会到了儿时心底的小叛逆,这是我能做好的事,你能不能别叨叨了;这是我不想做的事,你叨叨也没用;你越说我越不做!
那时候的我,内心的感受其实是不被信任。
3
说到相信,就不能不提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
古希腊神话中有个名叫皮格马利翁的国王,他性格孤僻,喜欢独居,十分寂寞。后来他用象牙雕刻了一个美丽的少女,大概是因为投注了太多的感情,他爱上了雕像少女。他不断祈求神赋予雕像生命,最终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的诚意感动,答应了他。雕像少女活了,皮格马利翁如愿以偿娶了他的情之所钟。
后来心理学家把这种因“自己对他人的期望”影响“他人对其自身的看法”,他人因自我验证而表现出相应期待的情况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找了一所小学,然后从校方手中要到了一份全体学生的名单。经过随机抽样后,他们向学校提供了一份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发现这些学生都有很高的天赋。实验结果令人惊讶,八个月后,名单上的学生自信爱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升,甚至名列前茅。
罗森塔尔将这种因“自己对他人的期望”影响“自己对他人的行为”,然后他人在自己行为的影响下,表现出期望结果的情况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期望的背后是相信,这两个效应从不同层面证实了相信的力量。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过家庭教育的三重境界,一为控制,二为激励,三为信任。信任相较于相信,又更深一层。
有个小故事便于理解。有一个走钢丝的人,技术超群,他能在两幢20层高的大楼间的钢丝上,手持平衡杆自由行走。当他让其助手骑在他肩上,准备再走一遍时,他问热情的观众们问:“你们相信我们能过去吗?”“我们相信!”他停了停又问:“谁愿意骑在我的肩上?”
对于信任的定义,我个人最喜欢社会心理学家多伊奇的说法:“所谓一个人对某件事的发生具有信任是指:他预期这件事会发生,并且根据这一预期作出相应行动,虽然他明白倘若此一事并未如预期般地出现,此一行为所可能带给他的坏处比如果此一事如期出现所可能带来的好处要大。”
上面的小故事诠释了其中的关键点,那就是即便可能出现更坏的结果,我们也选择信任的行为。
4
如果有人问我们,你信任你的孩子吗?我们肯定会说信任。但是想想我们选择的行为,有多大程度的信任?我们根本就不放心,我们也完全不敢尝试不理想的后果。信任孩子,其实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我们越有能力,信任就越难。
为什么我不能放下全能的自己,感受信任的力量呢?于是我说:“不用处理,我准备这样回复老师,就说大宝原本就是一个遵守规则又非常专注的孩子,她说的这些情况大概就是刚开学还有点不习惯,适应一下就会好的。你们觉得怎么样?”
老公还没反应过来,大宝的眼睛一下子亮了,他隔着桌子欢呼道:“妈妈你说的太对了!”然后跑过来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后来的发展超乎我的预期,接下来的一周,大宝每天都得小红花,老师反馈:变化很明显,家长配合很到位。
老师不知道,其实我什么都没做,这是信任的力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