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自己摆烂了一个月,二次看完《追风筝的人》后没有及时写下读书笔记,然后就是把之前读过的书断断续续读了一点,这就是4月的读书情况,读书日在淘宝当当和京东各下了单,前者的4本书到了,后者的5本书因为疫情还没有发货,我也总算能看点新书了,至少是一个好的兆头。
第一本翻开的是《决策思维》,30多的价格,我原以为它是一本比较厚的书,哪知只是一本小书,价格偏贵是因为封面是皮质的,我好像也是第一次买到这样的书。
刚开始看,觉得作者的水平不过如此,甚至要成为一本后悔买的书,看完后觉得多少也是有点体会的。最大的体会便是这句:决定的起点必须是想要达到的目标,而非眼前的问题。
4月加班了4次,今年的工作量比去年大了一些,这还是疫情之下业务减少的情况下。另一个问题是不公平,同部门的一位同事工作量明显少于我。这也并不是领导偏袒谁,去年我也是那个工作量少些的新员工,只是后来部门老员工全部离职,几个月间,我从最“新”的变成最“老”的,而一些客户的对接领导主要会安排给老员工,因为比较放心。
运用这个理论,眼前的问题又算得什么呢?即使同事工作量增多,对于我长远的发展也是毫无益处啊,你纠结于一些小便宜,得到的也最多只是小便宜,然而我长远的目标压根就是离开这个公司啊!我要为长远的发展做好准备,就像我喜欢的一个词“扎根”。
所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控制一些事情就可以了,近来我愈加发现,如果你指望对方通情达理,就完了,而即使放假第一天加了班,也没有影响我多少心情,因为我控制了我能控制的事情,这就很好啦!
书中引用了加缪的一句话:“命运就是所有选择的总和。”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做的决定,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展现力量。虽然近期常常想离职,但想想疫情之下,找工作本就变得困难,9月后适应新学期和适应新工作的双重压力估计也会吃不消,那就先一点一点地做准备,而不是急于做那个决定。
书中还提到了一个概念:客观推理——针对每个方案的正面价值、负面风险和成本,做出高、中、低的划分。这让我想到了之前看过的四象限分析法,和书中提到的客观推理有异曲同工之妙,即把事情按照是否重要和是否紧急来划分,比如装修时,装修是我重要紧急的事情,每一天都是成本,这几个月做的如何决定了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生活质量,它甚至比工作更重要;然而等到装修结束,它变成了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情,更多学习新知识的精力也要放在考试与工作上。这也许便是思考的力量,当你用正确的方法对自己每天面对的事情做一些划分,你可控的事情也会更多一些。
不确定性和神秘感是生活的能量。
喜欢书中引用的这句话,我们每天都在面对未知,如何提前做准备、如何把未知变成已知,是十分重要的事情,这让我想到《像哲学家一样生活》中阐述的,我们大多面对的事情都属于不能完全控制但能控制一些的,做好自己能控制的,就是达成了自己的内在目标,便不会有那么多遗憾。书读得多了,愈发觉得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
疫情开始好转,还有一整个夏天就要迎来研究生+工作的生活,更要多学习一些优秀的思维习惯,帮助自己更好地进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