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歇叫瘦
作为一个有八九年经验,一步一步走来的HR或内控管理与执行者,资历不多不少,刚刚好。所以跟一些企业一样,遇到了自己的瓶颈期(说白了,上-难逢机缘,下-不再甘心)。于是,时常会幻想如果自己有一间公司,首先会要什么样的人去组成自己的队伍。
那就简单说说我怎么从面试中选人,在经历同等下(注意,是经历,而不是经验,经历可以直接找到数据源,经验却未必等同于经历,以后有机会再写经历与经验),我会选什么样的人。
1.我不信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有句名言叫“地球少了谁都一样转”。确实,一点没错。但那是地球。企业不是。
企业毕竟是由人组成的,没人转不起来;企业也可以因为人而歇菜,一个“企”字,就是人止,始于人亦止于人。
这个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最早是听万达的小伙伴说的。如果非要说营盘,鼎盛时期的企业,诸如现在的腾讯、华为、格力,包括万科万达融创,都可以算,至少在某一个时期。但是大多企业,在当今萧条的实体经济和转型变革风潮中,绝对不敢自诩为“铁打的营盘”吧。
前者是“吸引”人才,后者是“招”人才。
所以,很多时候还得靠“招”。招什么人,就开启了企业或部门内控的第一步。你招的人,至少直接关系到近两三年你累不累。
2.我喜欢看他们写字
很多应聘者,包括同行,会觉得打印了简历,没必要再现场填写应聘信息表。其实,我也觉得理论上没必要。但是,仍然会让他填。
除了核对与此前简历信息是否一致及获取更详尽的信息外,我会看他写的字,看他写的态度。
俗话说,见其字便知其人。字写得好,是成功应聘的第一步。但是,所谓的好,并不是指硬笔书法的好。因为HR不是书法家,他没有资格评判字的好与丑。某些大书法家写的字,我们未必喜欢。
应聘者腿不抖脑不晃地认真填完,基本就能保证字迹工整,卷面清晰。这样的人做事,不会吊儿郎当。
应聘者前后字迹缓急一致,没有明显地越来越草越来越不耐烦,排除手酸的自然降质外,表示他不是做事急躁没有耐性的人。
应聘者能填的都填完,有的还能从头到尾扫一眼,说明他诚心来应聘,并珍惜这次被通知面试的机会。为什么说能填的都填完而不是全部填完,有些信息在我自己求职过程中,都觉得不妥,比如父母/兄弟/子女的姓名职业和电话,职业可以填(家庭成员组成氛围的影响或资源),但是姓名和电话可以入职后补上。毕竟这个信息双刃剑的社会,在双向未确定选择前,不涉及胜任特征参考的,应尊重对方隐私。而空出很多格子的,比如以往业绩,除空白经验的应届生,本身可能对这次机会可有可无,或者根本就是开头说的有经历无经验、不懂提炼,就算做过管理者,也是个冒牌管理者,多半也未提前了解过应聘公司的轮廓。
这一切,就是态度问题了。
3.交流,我只听条理和思路
面试,并不是居高临下的考试,更多是一种平等交流。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知道其他企业的模式或现状,知道同样的部门不同的亮点,说不定对方的优秀还对自己得以影响。
基层员工,听他做了哪些事,某事有几个步骤,涉及哪些部门,能不能说出大概的条理。中层的主管/经理,听他统筹的范围,安排事务的思路,一个项目分几步计划,突发情况如何控制。高层的,我没招过,一般不是招来的。
记得当时在某控股应聘,那是一个带有总助性质的综合主管,中心老总问我如何看待与其他中心或部门的沟通。如果我是一个专员,我会说得很散,巴拉巴拉一堆诸如发邮件打电话面谈开会等等要开始跑偏的回答。但那天可能早上吃了十个鸡蛋,思路那是相当清晰。
我说:“首先我会弄清您的目的、您想要的结果,然后去和其他部门相应的对接人沟通;如果初次沟通没有达成一致,那就把争议点带回来给您,为下次沟通做准备,直到沟通达成一致。并在过程中把控时限。”很简单的几句,啪地一下被录用。这在后来的工作中,证明不是运气,是真真正正地实操啊。这就是有思路与没思路说出的不同的话语。大脑,控制了嘴巴;经验,造就了思路。
4.做HR需要一点天份,需要知道选哪种品质
很多人考了企管职业证后,又去考心理咨询师。很努力,未来行业发展趋势也会需要这些证明。但是,有位资深前辈,对我说过,做HR是需要天份和这方面的灵性,并认可我有点灵性。
很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可以罗列,但有的还是要自己悟。能不能悟透,就因人而异了。
比如,在交谈的过程中,就感觉到对方对于职位是否合适,而不是最优秀。我们看过很多悬疑破案的警片,对吧,里面的犯罪嫌疑人侧写,有点类似。学习心理学,可以掌握;有天份的话,就完全可以应付招聘中的运用。
如果我选一个专员,我在一次交谈中基本就可以判定出是否具有服从性。有这一点就够了,执行力责任心都不是问题。
如果我选一个工程师,我就倾向于听他是不是个实在人。有这一点就够了,处理问题的及时性和配合度都不是问题。
当然实际情况是,很多部门负责人的选择会和HR不一致,看企业的用人决定权在谁,有没有分级制定权限了。
选了不同的人,一个时期内,企业都可以运转维稳;但要提升效率,要形成核心竞争力,要经久不衰,就要看选了什么人(包括剔除),给了他什么,又吸引了谁。
以上,也是个人侧重点,写的也有限。毕竟,我也是个瓶颈中人,毛病不少;我也只是幻想有间公司,也许实际会选择不同的对象。世界和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在变。这个学问,如果还有机缘,需要一辈子去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