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历史对秦始皇嬴政的评价大都是说他完成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大业,结束了自从东周以来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大壮举。
在整个华夏的角度来看的确如此,但是如果就秦国本身而言的话,秦王嬴政却是秦国的掘墓人。
是他把秦国推上历史的巅峰,却也是他,亲手把秦国葬送。
这一切还要从秦国形成初期濒临灭亡而开始挣扎求生开始说起。
秦国最开始不过是东周时期地处西北的荒凉之地,尽管秦国在秦穆公时一度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但是那时候的秦国人在中原各诸侯国眼中依然是居无定所的野蛮人。他们没有一个系统的规章制度去管理国家,更不懂的何为仁义礼智信。
他们会的不过是在草原上放马,一群人整天聚众闹事打群架,总之堪比当初香港的“三不管”地带了。
也正是这样的情况致使秦国始终比中原各国落后,被他们瞧不起,还时常被他国侵扰,这样的情况愈演愈烈,甚至到了秦孝公继位之处几度面临亡国的危险。
那时候各诸侯国中魏国一家独大,于是一直虎视眈眈地盯着秦国想要独吞秦国这块封地,后来魏国为了让自己利益最大化而会集六国合谋“分秦”。
这里用了“分秦”二字,足见当时秦国国力之弱,地位之低,竟然已经被六国视为囊中之物,等待瓜分谋利。
到底是西北的游牧民族,他们虽无章法,但是每个人骨子里都有野草一般的韧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越是有外敌侵略,他们越是团结,他们就越是有野性有骨气,他们宁愿死战到底也绝不服输。
顽强的秦国人开始明白强大的重要性,于是当时只有二十多岁的秦孝公嬴渠凉大胆任用卫鞅,在全国上下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那时候在秦国改革上有顽固的贵族,下有顽劣的百姓,几乎可以说是寸步难行。但是为了秦国的强大,秦孝公和商鞅顶住一切的压力执意将改革进行到底。
尽管商鞅最后还是死在那些贵族的报复之下,但是商鞅变法令秦国一跃成为强国的成果不容忽视。
至此,秦国开始了一代代的励精图治之路。从秦孝公的崛起,到秦惠文王的强大,再到秦昭襄王的称霸天下。他们用多少代人的努力来秉承先人遗志,只为了要称霸天下,统一六国。
到了秦王嬴政之时,天下格局早已定下,战国七雄,唯秦国一家独大,六国各自偏安一隅向秦国俯首称臣。因此,当秦王嬴政开始征伐六国时,六国早已没有了还手之力,最终一个个束手就擒。
至此,秦王嬴政完成了他祖祖辈辈的遗志,终于一统天下。
可是,到了这里我们可以这样想一想,秦王的祖祖辈辈励精图治难道要的只是一统天下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一统天下之后秦国即刻瓦解山河破碎,这也是他们所期许的吗?
当然不是,我说过秦国人顽强,但是这顽强是在他们民族凝聚力的前提之下,所以,秦国亡国便等于秦国灭族。
如此,秦国的历代君王又怎么可能希望秦国灭亡?
而秦始皇嬴政恰恰就是一个将秦国称霸与秦国灭亡这个矛盾集于一身的人。在他祖辈为他奠定的基础之上他完成了统一大业,但是走到了这里他的暴政又把秦国数百年的基业毁于一旦,通通葬送。
所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这句话不但在生活中适用,在国家的兴衰与历史的发展发展中更是如此。
正是因为秦国从秦穆公到秦孝公,从秦孝公到秦惠文王,又从秦惠文王到秦昭襄王,秦国一步步从弱小走向强大,直到秦始皇嬴政之时又发展到顶峰,最终完成秦国的千秋大业。
秦国走到这一步已是巅峰,再往上就无路可走,只能开始走了下坡路了,秦国的气数到此尽矣!
又或许有人说,如果秦始皇是个勤政爱民的皇帝,秦国仍旧能国祚绵长。
然而事实是,秦始皇就是秦始皇,没有如果,而且,秦始皇的出现也是秦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秦国发展的诸多因素而造就了秦王嬴政这个人,秦王嬴政的出现也是历史的必然。
如果秦始皇不是嬴政,那还会有嬴二,嬴三出现来统一中国,只是这时候后面两千年的历史也要改写了。
所以,秦国发展到秦始皇这一代该有的都有了,一切皆圆满,而圆满之后就是残缺,残缺之后还是圆满,如此循环往复。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便是这个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