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从未打算在QZONE里转载任何别人的文字,不过既然已经有了“千金一笑”的先例,相比起来这个类别更有存在的意义,毕竟我所喜欢的也是一部分的我。
刚刚去了豆瓣,看了一篇《小王子》的书评,题为《故事》,写得很不错,读的时候有一点茫然若失和惊醒的感觉,不是因为内容如何,而是想起来自己真是很长时间都没尝试着动笔写不絮絮叨叨地清谈的文字了,活在空虚混乱的迷雾里走不出去,总是把握不好自己。《故事》那样的写法我一直认为是最贴近作者内心的,落落也有一篇这样的文章,非常喜欢。正是这样,才突然有了想要转载的想法。
别人的想法,很少能带来惊艳的感觉,漂亮的是别人的表达。过去喜欢的句子我曾一遍一遍的写在纸上,不是为了记忆,只是单纯的喜欢,想写出来实实在在的看到它,赏心悦目(额。。我的字倒是让这种感觉打了折扣)。现在一回想大都忘记了,曾经认为蔡琴《花天走地》的歌词那么好,歌曲却那么糟,现在对它的一切感觉都是淡淡的,这个大概可以归结为人活得时间长一些,喜欢的东西就更深层一些,终有一天是要收起情怀,那些华丽的外衣若春梦秋云,鸟迹鱼跃,心中不留半点痕迹。而现在我喜欢的句子大都简单朴实,或是深刻些的古文,或是平凡处的譬喻,读完《大唐双龙传》我唯一能默背下来的只有两处话,一处就是我用作空间签名的《庄子·渔父篇》的一部分,另一处是我最为喜欢的,本以为为黄易原创,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偶然才知道是格物致知的王阳明之作,出自《传习录》。摘引如下:据说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这样的语境里显得远不如黄易书中令人触动震惊)
一花一世界,一土一如来,这句话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被很多人引用,出处我也懒得去查,提到它只是觉得这是非常注重内心的一种说法。外面的世界虽大却是易于探求,心门虽在方寸之间却常常不能独自开启,而那些别人的文字,带着与我无关的喜乐忧愁,一些随风而散,一些溶入血脉,记忆下来的部分渐渐变成荒芜内心中的一棵草木,一路指引着我向更幽深的地方探索。
人心幽闭,只有文字的光亮才让人看到彼此世界的一个角落。就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