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QQ到微信的转换,与其冷静客观地说印证了互联网业内的发展演替,不如走心地说见证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而这代人,就是身为原来QQ忠实用户却在今天拥抱了微信的80、90后。】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且回头望望那只陪我们一路走来的企鹅。
作为一个Q龄7年都不到的95后,写起这个话题来竟也是滔滔不绝。
大概03年,QQ开始在年轻一代中火热起来。至于从小生活在穷乡僻野的我,真正拥有一个自己的QQ就要到09年了,犹记得第一个账号还是朋友送的。
当时,作为乖乖女第一次进网吧的我,还真是享受QQ登陆的感觉呢。
后来,满街大大小小的网吧、QQ宠物、很火的炫舞飞车啊等等都成为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甚至就为了改个签名发个空间特意带两块钱跑去网吧;
再后来,就是90后专属的非主流时代了,潮流的潜移默化,你我都懂。而QQ作为非主流群体最大的聚集地,从头像到签名到说说,无不充斥着“傷口卟疼一个人旳夜ヴ太孤单う冋忆〆忲過傷憾丿情гàδ心魂”,真是不堪回首的一段光辉岁月。
至今还羞耻地记得在网吧被人看到就我一个QQ空间没有个性装扮一贫如洗的羞耻感。
随着关系网络与在线时长的积累,QQ的地位与价值与日俱增,别忘了还有QQ等级这一说。
但是,2013年,一个叫做微信的东西,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而曾经是QQ忠实用户的我们,也都陆陆续续转粉微信。
细想,是什么促使人们转粉?
原因很简单啊,喜新厌旧嘛。
……
QQ 普及,大局已定,微信凭什么能火起来?
❶、关键,还真是因为它的横空出世。
首先,个人电话号码即可简单注册,降低了互联网的门槛,这就意味着绑定了几乎所有成年人群;
然后,相当于免费短信的语音聊天,操作方便适用中老年人群,成为微信一时之间的引爆点,也就是人们尝试去使用的动机;
其次,公众号是一个很强大的功能,完美搭建了一个连接普通用户与服务提供方的平台;对了,还有它举世闻名的红包和h5功能;
再其次,公众号作为一个主打功能却默默被放在一个页签里,为的是不打扰用户,足以看出一款产品注重用户体验这点;
最后,相对于QQ,微信更注重隐私。没有在线离线显示(所以有了手Q13年的隐身改版),朋友圈仅显示共同好友评论,还有朋友圈权限设置等功能,使微信在”不打扰“以及”强沟通“之间做了一个平衡,像是个更私密性的社交平台。
❷、QQ简直复杂的我都不会用了。
是的,QQ变得太重了!
如今,手机QQ集成了各种娱乐性的、在大部分成年人眼中 “不那么实用”的功能,如个性化装扮,兴趣部落,以及匿名聊天等等。
但回忆一下PC时代的QQ,小时候的我们喜欢装扮空间、玩QQ秀、QQ宠物,甚至不惜为此购买增值服务。但我们一点都不觉得“重”,当时的QQ如日中天。
手Q出来后,在其往后的迭代发展中,自然也继承了PC端各种传统,背负着支持“增值服务”的使命。在个性化装扮系统和账号等级制度基础上,衍生出了 QQ 会员、红钻、黄钻等服务,这些增值服务至今仍是 QQ 和 QQ 空间最主要的收入。
而今天的 QQ 到底是什么?
我想说,qq最大的功能是用来传送文件以及接收班级通知吧……
打开今天的手机 QQ,你会看到 3 个页面:消息、联系人、动态。看上去比微信还要简单,但这只是假象。
就拿“动态”这一界面来说,相信上面这张图已经可以表明QQ有多么复杂。“动态”最初只是 QQ 空间,但经过数次扩张,你已经没法用一句话说清楚这是什么了。
之外还有订阅号、服务号啊,附近的人、兴趣部落啊,购物、阅读、音乐、动漫啊,甚至腾讯tmd把整个游戏大厅都搬过来了。
相比之下,微信完全免费,异步语音操作简单,无分上下线时刻保持连接,微信生于移动互联网特性。
“简单比复杂更难:你得非常努力才能想清楚怎么做得更简单”——史蒂夫·乔布斯
的确,懂得如何做减法比加法更重要。
而手Q明知道自己开始变重,但是为了延续传统和营收,权衡之下又必须忍耐。日渐复杂的产品背后,是 QQ 通过社交网络留住更多用户、寻找新收入来源的压力。
❸、除了以上客观原因外,另一重要原因是我们成长了。
就在我们开始寻求一个新的成人化社交圈子的时候,微信恰如其分地出现了。而身为原来QQ的忠实用户的我们拥抱了微信,于是把QQ留给了那些像我们以前一样的孩子。
可以说,QQ为了在移动端跟微信“差异化”,意识到自己在低龄用户上的优势,手Q开始堆叠更多不那么实用的娱乐化功能。
一方面,个性装扮做得更加彻底(名片,头像挂件,聊天背景,聊天气泡,聊天字体,电话铃声,个性主题,个性名片等);另一方面,兴趣部落、社群、匿名聊天等,QQ空间的开放性(非好友评论点赞仍可见),正好符合了低龄用户更喜欢结交新朋友的特性。
所以,说了这么多,我从来没表示更喜欢微信还是QQ,而微信也不会是QQ的替代品。只能说,各种客观主观的因素,让QQ与微信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就看谁走的更远了。
而本人正是因为看上了其订阅号功能才开始用微信的,在吐槽着它其他方面的各种烂(比如说自带表情到现在还不能动!)的同时,也在不断被它的功能与人性化设计所说服着。
为何今天写了个这样的话题呢?
因为正在研究QQ公众号,试图破解其与微信公众号的渊源……于是我想到了伊利与蒙牛的亦步亦趋,于是想起了这些年QQ微信的相爱相杀。
(对了,也许几天之后就能在QQ上关注我的“捐屎人”订阅号啦,暂时还在试运营中哈哈哈哈。)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呢?
第一次码2000字以上的文章,感谢你能读到这里,我就不强行讨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