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如何让一本书属于你自己
首先,你得有读书时提出问题的习惯;其次,你还要试着去回答问题。建议读书时手上有一支笔会更容易做到,在你阅读时,这支笔会变成提醒你的一个讯号;最后,你必须读出言外之意,才会有更大的收获。不这么做,就难以达到最有效的阅读境界。
要真正意义上的拥有一本书,必须把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让书成为你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去写下来。
阅读时,为什么要记笔记?
第一,那会让你保持清醒,不只是不昏睡,还是非常清醒。
第二,阅读,如果不是主动的,就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不管是用讲的还是写的。
第三,将你的感想写出来,能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
做笔记的方法
1.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画一道线: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是要画底线太长了,便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
4.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做能让散布在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
6.将关键句子圈出来: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
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
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是输入,而写作是输出,要想不断的输出就必须不断的输入,所以写作的前提是多看、多读、多想。在输出的过程中,你会对你输入时的内容,更进一步的理解,更进一步的感悟。你阅读时不理解的地方,通过写的时候,会有深刻的思考,不仅对看不懂的地方所有启发,还会对懂的地方加深影响,深入了解。不懂的会懂,懂的会更懂。
一本书,要想好的获取作者的内容和写是分不开的,记笔记,可以帮助你阅读时更好的理解。而阅读可以帮助你写作时更加有内容。所以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
在我们阅读前,请拿一支笔,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答案,边读边看边画边记。看书的时候一定要拿笔,不拿笔就不要看书。看到重要的地方就画出来。有什么样的感受,就在书中写出来。看书时不要太相信你的记忆力,过不了多久,你就会遗忘的。几年前看过的书现在大都遗忘了,但只要拿起那些书,看到以前画的重点和写的感受,就能马上回忆起来。
梁启超在《治国学杂谈》中说:“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这个方法是极陈旧,极笨,极麻烦的。什么方法呢?是抄书或笔记。”并且强调“这种方法笨是笨极了,苦是苦极了,但真正做学问的人,总离不开这条路。”
让我们打开手中的书,拿起手中的笔,成为一个做学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