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老师是某著名大学的退休教授,在我工作的大学兼职。她是一位清瘦的女士,五十六七岁,花白头发,总是背着一个很朴素的包。她的某个侧面看起来像我姥姥,给我一种中国传统女性的亲切感,于是慢慢地,和她接触就多了起来。
一天下班的路上,汪老师和我说了她前一天买菜的事。她下午三点多的时候去楼下超市买青菜,发现生菜要三块五一斤,太贵。于是就坐五站公交车到了沃尔玛,发现那边的生菜更贵,四块钱一斤,更不能买了,准备打道回府。在沃尔玛后门等公交时,看到路边有农民挑着担子卖青菜,一问,只要两块五一斤,就赶紧抢了几斤,喜滋滋地拎着菜坐公交返回,到家的时候快六点了。
我听得目瞪口呆,心想阿姨您这大教授,为了买菜省两块钱折腾成这样,至于吗?且不说坐公交车那个累,您买一把青菜花俩小时,这俩小时,您做点什么不好啊!
改天又遇到汪老师,她说上午超市里金龙鱼玉米油做活动,买十瓶可以送8块钱的券。正好要买油,与另外一种比较了半天,没有这个划算,就买了十瓶,然后拿8元的赠券加了3.2元买了一板酸奶。
我诧异地问:“十瓶油啊,您一家三口人要吃多久才能吃完啊?不会吃着吃着过期了吧?”
她不以为然,“慢慢吃呗,不行也可以送人的。油也不会坏的,现在的油啊米啊都有保质期,以前哪有什么保质期啊,放几年不是照样吃嘛。”
再次遇到汪老师的时候,看到她愁眉苦脸的,就问她怎么了。她说夏天一来,儿子的脚和腿就会肿起来,肿得像发面团一样的,必须去打一种进口的抗生素,还要连续打七天,每次都要花一千多,愁死她了。我问她是什么原因,她叹了口气,说这件事最初得怨她了。
原来,儿子大一的时候,某次她在菜市场门口的小摊上给他买了一双运动鞋,耐克的仿款,便宜得惊人。儿子也很喜欢,很开心地穿着回学校了。一周之后,儿子从学校回来了,脚肿了。
去校医院看,医生的诊断是真菌感染。儿子喜欢运动,天气热,鞋子材质不好,不透气,混着汗水,臭不可闻,滋生了真菌。在校医院打了几天抗生素依然没有效果,转去省医院做了抗生素测试,用了国外进口的某种抗生素试了一下,才有所好转。
但自此之后种下根了。每当夏天来临,儿子运动过后,稍不注意,脚都会肿起来。每年夏天都要肿个两三次,以致于每次儿子从学校打电话她都会很紧张。
她叹气:“都给他说了多少遍了,夏天运动之后要及时清洗,保持脚部的干爽清洁,总是不注意,要么夏天就不要打球了呗。唉,总是不听。”
我除了安慰她之外,什么都说不出来。
汪老师这件事,对我的刺激很大。和不同的朋友讲过,又写了很多对比反省自己的文字,某种意义上也是自己开始认真学习理财投资的契机。写出来不是为了批评,而是为了反省。汪老师的节约方式就是我父辈的方式,也隐约可以看到我曾经的影子。
哈佛教授穆来纳森那项著名的研究成果:”穷人和过于忙碌的人有一个共同思维特质,即注意力被稀缺资源过分占据,引起认知和判断力的全面下降”。翻译成人话,就是当你穷久了或者忙久了,你就会变“傻”了,你的智力和判断力都因为太过于关注眼前的问题而降低了。即使再给你钱给你时间,你也不能很好地利用。
他认为,长期的资源稀缺培养出“稀缺头脑模式”,也就是“带宽”。一个穷人,为了满足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细算,也就没有任何多余“带宽”来考虑投资和长远发展事宜。
也就是说,你如果让自己每天陷入在精打细算,你多我或少我几块钱,我会不会吃亏的心理战争中,且不说会不会造成人品问题,且不说时间久了会不会引起心理扭曲,更严重的是你脑子里没有多余“带宽”去考虑未来发展等更重要的事情了。
对比汪老师的例子来说,也就是在长期缺钱的状态下,她被对钱的追逐垄断了几乎全部的注意力,以致于忽视了为了省两块钱而花掉的两个小时时间,忽视了贪图优惠券而付出的要吃很久过期的食品造成的健康问题,忽视了买劣质鞋子给热爱运动的儿子可能带来的健康隐患。
其实汪老师远远称不上是穷人,她和老公都是著名大学的退休教授,有两套房子,退休金也很丰厚,两人还都在其他学校有兼职收入。但是她早年因为物质贫乏而形成的心智模式还在继续控制着她的生活。所以说,可怕的从来不是贫穷,而是被贫穷束缚的心智模式。
从“稀缺头脑模式”来对照我们自己,我们继承自父母节省至极的价值观,我们要有意识地克服。并不是他们不对,而是他们的方式是适合他们那个年代的,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父母精打细算的方式让他们得以存活下来,而且还能节省下钱供我念书。这一点,我永远深深感激。但是现在时代变了,节约的方式也变了。
每个人都面临着最大化自己的资源实现人生增值的问题,更好的节约方式是分配好金钱和时间在生活中各个方面的比重,做好规划。
Money is smart,金钱是有灵性的,会选择真正渴望获取它的人,那些人能真正认真衡量分配好生活中每一事项的比重,做好在有限收入下的开支规划。
金钱和时间在各项事项的比重取决于你对这些事项的重视程度。
比如,买几本好看的书还是去外面吃顿好的?我倾向于前者,因为看书这件事对我来说比吃一顿美食更重要;比如,买一件漂亮的大衣还是买一件小家电?我会选择买家电,因为家电会帮我节约很多时间,我对自由时间的向往远多于一件漂亮衣服;比如,周末的两个小时是用来兼职赚讲课费还是用来自己充电?我选择自己充电,因为长远来看这个带来的潜在收益会远远大于那点课时费。
我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来克服父辈带给我的节省至极的价值观,反思自己处理金钱上某些不应该的节省和浮躁。早年的某些看起来“省钱”的行为其实给自己带来了长远的伤害。
比如,刚工作那会儿为了挣课时费拼命上课,最多的时间一周五天几乎白天全在上课,为了一点课时费就贸然把自己置于歇斯底里的境地。每天都在备课上课,精神压力很大,带来了包括失眠、皮肤变差长痘痘等各种问题,上课的质量可想而知,给当时的工作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而且也完全没有赚到钱,因为为了处理失眠和痘痘问题反而花了更多的精力和金钱。
现在想来,更大的损失是荒废了工作之初本来应该拼命吸取成长的黄金岁月。关于这一点,当年的一位师长曾经温和地警告过我,但愚钝的我当时浑然不知。
而对于买菜做饭洗碗洗衣服打扫这些生活中每天重复繁琐的事,能省时省力地解决好是最棒的。我是举双手双脚热烈欢迎各种高科技机器应用在家庭中的,洗碗机啊、扫地机器人啊、全自动洗衣机啊、干衣机啊等等,这些简直就是科技工作者为妇女解放运动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是的,扔几个碗进去洗碗机要工作两个小时,几件衣服干衣机也要转90分钟。但是它工作它的啊,省下来的这些时间你可以看几页书,看会儿电影,和爱人交流一下感情,和孩子玩一会儿。
是的,这些机器每天要耗很多电,但是长远来看,你利用省下来的这些时间所创造的潜在经济价值肯定会远远大于那点电费的。更关键的还不在于洗几个碗花的那点时间,而在于每天做这些重复的事情所带来的对自己心智能力的损耗。
如何做好时间和金钱在生活中各项事务的分配比重,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也是我所知道的普通人获得更好生活的几乎唯一方式。具体到如何实践,我现在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