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厚辰老师分享)
1.产品要界定精准用户,找到精准用户
豆瓣是网络精神家园——豆瓣的定位。
豆瓣小组在豆瓣非常重要的气质:物以类聚的去中心化。
Blogger小组,第一批用户是非常重要这批人是爱读书,爱表达的人。产品初期决定早期性质,和延续下来的战略。
2.迎合用户的诉求
用户渴望发布功能,功能可关联到豆瓣小组,并且能够关联到站外的相关内容。
豆瓣整个社区形成由用户不断添砖加瓦,也能够讨论,讨论内容可以结成社群,并且到站外内容相对展示的网站的雏形。
3.前1000个用户的概念
豆瓣早期:找到了一批读书人,聚集了表达精英,既有旺盛的表达欲,又有高质量的表达能力。豆瓣Blogger上,程序员以成文的形式做规整的描述和表达,成为了整个互联网上最具有高质量表达精神的一群人。这些早期用户,成就了豆瓣的环境。
豆瓣特色:
1同好:可以显示同爱好的用户。如摔跤,人文,小说,哲学,社会学。是优势但过分追求也是累赘。
2创造:借助用户对创造内容的执着。
3.标签:多元化程度非常高。以标签来推广去中心化,但也让豆瓣走了很多弯路。
4.差异:豆瓣与门户的区别。豆瓣要做的是每个用户的首页都是不一样的,用户可以自定义首页。是个展示个性品味的地方。
5.去中心化:中心化是说每个事情有一个最重要的核心在里面。但序列会扼杀了多样性。
6.长尾:流量没有集中在某几个页面,而是很多页面。长尾促进豆瓣内容的多元性非常疯狂,非常丰富。这就是早期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到豆瓣上做电影条目查找等。
豆瓣成长:
豆瓣跟QQ空间合作,豆瓣用户从百万变千万。豆瓣成为一个巨量用户。
如何平衡QQ空间的90后与豆瓣(早期的程序员)赖以生存的高质量UGC氛围和同好用户之间相互趋同的认同和价值观 受到QQ空间90后用户的冲击,之间的需求和癖好。
如何真正实现不同用户看到不同的东西,让她们互不干扰,互不影响,进而都能在豆瓣的土壤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来做自由的表达,这是豆瓣面临的很大课题。
市场变革:
1用户注意力开始极度稀缺,很多产品进入这个市场。
2用户判断力开始下降:在言论自由的web环境中,促使豆瓣进一步丢失了可能用户。
3整体互联网环境走向精选而不是个性化,在这个大环境下,豆瓣开始丢掉诚实,开始减缓速度,变成一个在外界看来有一点千疮百孔的公司。
豆瓣的彷徨:
1 豆瓣失去了自己的生态:由于无数的去中心化的聚合模式并没有试探成功,所以豆瓣本省整体的大生态开始丧失了。
2 失去巨大的商业内涵:豆瓣本可以做书影音的消费的集合点。但豆瓣已经放弃了这些领域。
3 失去焦点:依然没有找到最应该做的事情。豆油找同好,是个笑话。
问答部分(摘取部分)
如何让用户感到我跟其他用户有关系?
连接性、共同性、现实生活影响
如何生产内容,吸引早期用户?
在产品的基础上形成内容,确定好产品本身特性
不是激励,而是激发用户,产生他本来就感兴趣的事物。
如何在低成本中做有效转化?
不要诉求低成本,做一个能成规模化的合理成本。
如何保证在商业广告和软文很多的情况下,仍然是好的?
微信方式:转发用户本身显得很有学识,品味。让利益有关者,都从中获益。
初期如何切入?
切入用户已有的需求,激发这个需求,这个需求就能产生蔓延性。
豆瓣短评是一个对用户的妥协。对长评非常有冲击力。
初期产品,需要不断的研究用户,不断的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