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买不起月饼,母亲就自己做月饼。不是现在流行的有馅的月饼,而是糍粑月饼。
把糯米泡几个小时,蒸熟后用竹子锤烂,趁热裹上芝麻粉或者白砂糖,就是可以直接吃的糍粑。
多余的糍粑,母亲会将其揉成一个个圆圆的饼。等月亮爬上来后,她就抬个凳子在院子里,把月饼放在凳子上,说是“敬月亮”。
为什么要敬月亮呢?
因为月亮可以保佑我们一家人每年都能团圆。父亲独自在外奔波,每年平安归来,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那时候的我,对月亮总有一种畏惧之心,因为圆月可以许愿,弯月不能用手指,否则会割小孩的耳朵。
月亮吃过的月饼,就轮到我们吃了。可以蒸软继续成为糍粑,也可以切成片用油炸成脆脆的糍粑片。
在零食匮乏的童年,这可是我们心心念念的美食,中秋后的几天,每日包里都塞满糍粑片。
后来日子渐渐好了,母亲便不再做糍粑月饼,买了各种月饼来敬月亮。如今到了城里,鲜少看见月亮,也就不敬了。
我和母亲也变得不爱吃月饼了,因为现在的月饼虽然五花八门,但吃起来总觉得腻,没有那时候简单的糍粑月饼好吃。
如今想吃糍粑时,基本都是买的,在家做嫌麻烦。母亲有时候想做,又觉得找不到趁手的工具,也就放弃了。
但是买的糍粑,总觉得哪里不对,却又说不上来。
那时候的月亮,那时候的中秋,那时候的糍粑,终究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