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凡在他新开的微信公众号「伯凡时间」里讲了菲尔普斯夺金背后的一个细节,颇为耐人寻味。他说菲尔普斯的23枚金牌背后,竟然受益于教练不断地给他“使绊子”。
在北京奥运会的蝶泳比赛上,菲尔普斯一跳进泳池,就发现他的泳镜有缝隙,水灌进去之后,连泳池壁上代表终点的字母T都看不见了。
一般运动员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想到放弃,但菲尔普斯不仅没有放弃,反而在几乎看不见的情况下往前游。当他触到泳池壁时,听到现场一片欢呼,把泳镜摘下来一看,才发现自己打破了世界纪录。
菲尔普斯为什么能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挑战?原来,在菲尔普斯平时的训练中,他的教练鲍曼经常偷偷在他的泳镜上做手脚,或者在他训练时突然把灯关掉,或者把他的鲨鱼皮泳衣划一道口。
总结一下,就是教练在刻意地将菲尔普斯置身于意外场景,让他习惯了意外带来的困扰,让他遇乱而不惊,变被动为主动,激起斗志和潜能,因而往往在遭遇意外之时反而会更有惊人的表现。
这让人想起佛教里的智慧:“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我们总是不愿意接受生命中的“无常”,因为“无常”在我们的思维里一般代表着有违我们意志的事情,比如疾病、死亡和亲人的离散,在大多数人眼里,“无常”都是专指坏事的用语。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无常”的一个侧面而已,“无常”指的是不确定性,佛陀认为不存在恒久不变的事物,所以无论是世上万物,还是我们的生命生活,都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无常”只是对于这种变化的解释而已,它本身是不存在好或者坏的,这个词语本身也既非褒义也非贬义。只是我们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于“无常”里好的一面更为欢迎,而不情愿接受坏的一面。
人性本是趋利避害的,与不确定性相比,大多数人更喜欢的是安全感。我们总是喜欢安稳和平衡,极力避免意外。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是为了老去时可以有医疗和养老保障,而选择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从毕业那一天起,就可以预见到自己终老时的样子。因为对于未知的恐惧,不敢对自己的生活做出哪怕一点点改变。
我们不去旅行,因为害怕旅行中会发生自己不愿遇到的意外;
我们不愿意离开家去别的城市工作,因为害怕我们适应不了新的完全陌生的环境;
我们不愿意和陌生人打交道,因为我们担心陌生人会给我们带来伤害;
我们对于新鲜事物报着谨慎的防范和敌意,担心他们会破坏我们好不容易维持的平衡。
我们投给意外的善意,往往只在文艺作品里,在我们并不熟知的别人的故事里。在观看一部电影时,如果故事情节平淡无奇,毫无意外,我们就会一边昏昏欲睡,一边咒骂这是一部烂片。我们在聆听一场演讲时,如果台上的人在平铺直叙一段故事,没有一点意外,我们也会觉得整个演讲没有办法提起我们的兴致。我们说一个人足够有趣时,往往是因为他的生活存在着足够的意外,他和我们心目中的常人有着许多不同。
而轮到我们自己身上时,我们却只希望自己的生活少些意外,少病少灾,甚至连磨难都少一些的好。这其实是出于人类的自我保护本能,为了避免受到潜在的伤害,在面临未知的选择时,我们宁愿错过一些有益的机会,也要尽量避开不确定性。
而牛人(万维钢称之为“精英”)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他们非但不惧怕,反而很欢迎这种不确定性,他们愿意离开舒适区,不断地去挑战常人避之惟恐不及的恐慌区。他们一直在学习,一直在改变,对于未知充满好奇,对于陌生人充满善意,他们相信规则,追求效率。正是在一次次和意外的交手里,他们的水平才得到飞速的提升。在菲尔普斯的教练眼里,这种意外场景恰恰是最佳的训练时机,正是这些意外充分调动了人的潜能,让不可能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