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系列品读》(从政篇):第二十九章 刚柔相济,谨慎保家

曾国藩家书.jpg

自古以来,中国人不管是做人、做事、还是做官,大多都秉持“清静无为”、“中庸之道”,清代诗人郑板桥一句“难得糊涂”更是饱含人生智慧。板桥先生认为:“一生碌碌、半世萧萧、争名夺利、争胜好强,到头来又能如何?还是糊涂一些好,万事都作糊涂观,无所谓失,无所谓得,心也就安宁了。”何谓难得糊涂呢?一个人本来不糊涂,却要装糊涂,这已经很难,尤其是什么时候该糊涂,什么时候该清醒,这个分寸更难把握。难得糊涂,不是真糊涂,而是真聪明也!

作为寒门弟子的老曾,一方面明白努力读书就可以实现“学而优则仕”的人生梦想,另一方面又时刻受曾子家风影响。作为孔夫子的弟子之一,曾子也是儒家学派的奉道之人。内省慎独、忠孝为本、修身齐家、仁政爱民,这些儒家思想深刻的影响着老曾的为人处世,也牢牢的影响着他的为官之本。因此,我们在老曾身上看不到油腔滑调、也看不到偷奸耍滑。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个熟读各种史书典籍、身怀伟大抱负的人,一个历经宦海沉浮后能够洞察世事、时刻谨言慎行的人!

1、心如明镜,时刻保持警惕

① 咸丰八年三月廿四日,致九弟·愿共鉴戒二弊

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福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故愿与诸弟共相鉴戒。弟能惩此二者,而不能勤奋以图自立,则仍无以兴家而立业。故又在乎振刷精神,力求有恒,以改我之旧辙,而振家之丕基。弟在外数月,声望颇隆,总须始终如一,毋怠毋荒,庶几子弟为初旭之升,而于兄亦代为桑榆之补,至嘱至嘱。

咸丰八年三月,老曾在写给弟弟的家书里谈到:长傲和多言这是两大弊病,纵观以前世卿大夫的兴与衰,以及近来官场祸福原因,未尝不是以这两个弊病为关键,所以愿与各位弟弟以此为鉴。弟弟能克服这两个弊病,却不能勤奋以图自立,那仍然无法兴家立业,因此还需要振奋精神,力求有恒,才是振兴家业的根基。弟弟在外面几个月,声望很高,总要始终如一,不懈怠、不荒疏,也许对于弟弟来说为初升的太阳,但对于自己来说,等于弟弟替代自己做到了最终胜利!切记!

② 咸丰四年九月十三日,致诸弟·勿使子侄骄奢淫佚

十一日武汉克复之折,奉朱批廷寄谕旨等件,兄署湖北巡抚,并赏戴花翎。兄意母丧未除,断不敢受官职,则二年来之苦心孤诣,似全为博取高官美职,何以对吾母于沧下?何以对宗族乡党?方寸之地,何以自安?功名之地,自古难居。人之好名,谁不如我?我有美名,则人必有受不美之名者,相形之际,盖难为情;兄惟谨慎谦虚,时时省惕而已。

咸丰四年九月,老曾荣任湖北巡抚并且赏戴花翎,但因母亲去世,他希望以母丧守制还没到期为由固辞不受。老曾认为如果一旦接受官职,两年来苦心孤诣谋划的战事,好像都是为了博取高官厚禄,又何以面对母亲于九泉之下?何以面对宗族乡党?自己的心又何以自安?在老曾看来:官场这个地方,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难待的地方。人的好名思想,哪个又有不一样。自己有美名,别人得到不好名声,对比之下,又是怎样的难为情呢。自己只有谦虚谨慎,时刻警惕自己。

人生在世,谁不评说他人,谁又不被他人评说?从古自今,都是众口悠悠,不知道从何而起,也不知如何停止。身在官场,老曾时刻不敢懈怠,也经常反省自己、防止自己和同在官场的弟弟们有颠覆坠落之险。老曾明白:通观古今人物,像自己家这样的权势能够保全、得到善终的极少。因此他时刻警惕,要求兄弟之间经常互相劝诫,以免身滔不测而不自知。此外,他还要求弟弟们不要互相攀比、各逞己见,要态度一致共同抵御曾家的内忧外患,力保曾家兴盛平安代代传承。

身在官场,一着不慎便有可能满盘皆输,老曾不但自己时刻小心谨慎,还经常要求曾家上下保持谨慎,有事无事尽量不掺和家乡地方事务,远离是非。老曾这么做是很有道理的,严格要求家人低调行事、不崭露头角,一方面不因介入是非而交缠不清,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另一方面保持低调,也不容易引起别人注意,避免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刁难。还是那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小心驶得万年船。凡是聪明人都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只有没头脑的暴发户才天天想着耀武扬威。

2、谨慎保家,不掺和地方事务

③ 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初三日,禀父母·报告两次兼职

前信言莫管闲事,非恐大人出入衙门,盖以我邑书吏,欺人肥己,党邪嫉正,设有公正之乡绅,取彼所鱼肉之善良而扶植之,取彼所朋比之狐鼠而锄抑之,则于彼大有不便,必且造作谣言,加我以不美之名,进谗于官,代我搆不解之怨。而官亦荫庇彼辈,外虽以好言待我,实则暗笑之而深斥之,甚且当面嘲讽。且此门一开,则求者踵至,必将日不暇给,不如一切谢绝。今大人手示,亦云杜门谢客,此男所深为庆幸者也。

道光二十六年,老曾给父母写信指出莫管闲事:家乡的书吏欺侮别人,养肥自己,与邪恶势力结党,嫉妒打击正人君子。假设有公正的乡绅,专门选择书吏们鱼肉的人加以扶植,对与他们朋比为奸的狐群鼠辈加以打击,那对他们是大大不利的。他们一定会造谣生事,把一些不好的名声加于我们头上,在地方官面前进谗言,这样便给我们结下一些不解的怨恨。地方官也会暗中庇护他们,表面上以好言待我们,实际上在暗笑或斥责我们,甚至当面冷嘲热讽,因此地方事务不可掺和。

④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廿九日,禀父母·万望勿入署说公事

严丽生取九弟置前列,男理应写信谢他,因其平日官声不甚好,故不愿谢,不审大人意见何如?我家既为乡绅,万不可人署说公事,致为官长所鄙薄。即本家有事,情愿吃亏,万不可与人搆讼,令官长疑为倚势凌人,伏乞兹鉴。

⑤ 咸丰六年九月初十日,致四弟·不宜露头角于外

嗣后弟于县城省城,均不宜多去。处兹大乱未平之际,惟当藏身匿变,不可稍露圭角于外,至要至要!吾年一饱阅世态,实畏宦途风波之险,常思及早抽身,以免咎戾。家中一切,有关系衙门者,以不兴闻为妙。

道光二十五年,老曾在给父母的家书中谈到:曾家既为乡绅,千万不可以去衙署说公事,以致被地方官所鄙视。本家真遇到事了情愿吃点亏,也不可以同别人扯皮诉讼,叫人误认为是仗势欺人。咸丰六年,老曾给四弟的家书中谈到:以后弟弟对于县城、省城都不宜多去。处在大乱未平的时候,应当藏身匿迹,不可稍微在外面露头角,这点非常重要!自己已经看透世态,实在害怕官场风波的危险,经常想到要及早抽身,以免惹祸。家中一切有关系到衙门的,以不参与为妙。

从道光十八年入仕,到同治年间致仕,老曾混迹官场整整三十年时间,正是因为长期身在官场、人情世故已经洞若观火,对朝中局势以及官场争斗早已有了深刻认识。在老曾的心里,他是希望自己的家人远离这个名利场的,即使后来也有几位弟弟身处官场之中,他也希望兄弟几个时刻能保持低调,谨慎从事,远离官场是非。对于远在湖南湘乡的曾家上下,老曾也时刻告诫家人要低调从事,尽量不掺和地方公门事务。明哲可以保身、低调可以保家,这才是老成谋国之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身在官场的老曾早在读书时便心有报国志,因此进入官场后始终矜矜业业、不敢马虎大意,更不敢做一名糊涂官。何谓糊涂官?为官一任,不知民间疾苦、不问地方民情,对所辖大小事务做不到心中有数,此谓之糊涂官!老曾做官如同他的为人一般,做起事来有章有法,条理分明。一个心细如发,做事勤勤恳恳、时刻谨慎小心的人,外加性格坚韧不拔、做事不到南山不回头,这样的官员试问哪个上司不喜欢、不愿意委以重任呢?

3、做官有章有法,做人自立自强

⑥ 同治二年七月廿三日,致九弟·战事宜自具奏

专丁送信,俱悉一切,所应复者,仍条列如左:

一、折稿皆轩爽条畅,尽可去得。金陵战事,弟自行具奏亦可,然弟总以不常奏事为妥。凡督抚以多奏新事,不袭故常露面。

二、鲍军仍须由大胜关进孝陵卫,决不可由下面绕来。待过中秋后,弟信一到,余另咨鲍由南头进兵。

三、贼势穷蹙之际,求合围亦是正办,余亦不敢以弟策为非。此后余与湘中函牍,不敢多索饷项,以避挟长市恩之嫌。

四、江西厘务,下半年当可略旺。然余统兵已近十万,即半饷亦须三十万,思之胆寒。弟处米除每月三千石外,本日又解四千石矣。

同治二年七月,老曾在给九弟的家书中谈到做事如何条理清晰:专人送的信已收到,所应回复的分条列于下面。一是奏折稿子都气轩文爽,有条理而又通畅,尽可以拿得出手。金陵战事弟弟可自行向皇上奏报,但总以不常奏报为妥当。二是鲍军仍旧要由大胜关进入孝陵卫,决不可由下面绕过来。三是敌人势头下落的时候,正是该要求合围之时,也不能说弟弟的策略不对。以后与湘中函牍不敢多索饷银,避免挟长贩恩的嫌疑。有章有法、分条罗列,如此汇报才显得一目了然!

⑦ 同治元年五月廿八日,致九弟季弟·必须自立自强

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昔余往年在京,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用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戾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

同治元年,老曾在给弟弟的家书中提到自立自强:古代的帝王将相以及古今圣贤没有一个人不是由自强自立做出来的。因此,我们做人要能够“独立而不惧怕,确定而坚忍不拔。”近年来自己已经悟出天地间的道理:“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会颓废,太刚就会折断。刚不是暴戾,而是强行矫正。柔不是卑下软弱,而是谦虚退让。办公事、赴公差要刚,争名夺利要柔;开创家业要刚,守成安乐要柔;出外与别人应酬接触要刚,在家与妻儿享受要柔,这就叫刚柔相济!

内省慎独、谦虚低调、谨言慎行、时刻保持警惕、兄弟之间经常互相劝诫以免不测、不掺和地方公门事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官有章有法、做人自立自强、独立而不惧怕、确定而坚忍不拔、懂得刚柔相济...纵观老曾的这些为官之道,总结起来,就可以看出老曾的处世哲学,那就是内省慎独、修身齐家、心怀天下、忠心报国,与儒家思想一脉传承、万变不离其宗。这里也深刻揭示出一个道理:中国文化果然博大精深、传承不断!今天我们更应该发扬光大、继往开来!收队!

< 第二十九章 完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71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75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51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53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5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0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6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3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7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