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在和他人交流,听懂对方说了什么就非常重要,而对方所说的东西通常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
因为,语言作为人们的表达工具,总是或多或少的试图影响听众,或削弱听众原有的观点,或强化听众的原有的观点,或添加新的观点给听众,所以,我们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就是一个说服和反说服的过程,进行着激烈的思维博弈,胜利的一方就占据头脑里的一席之地,
这可以看作“洗脑式”说服。
说话的人总是倾向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明示或暗示你应当接受他的观点,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会采取一些手段来迷惑你的大脑,试图蒙骗过关。
1、表达者常常并不会直接说出他的观点,而是通过周边相关的语言来暗示你,让你在获取到这些信息后,自以为发现了重要事实,然后基于这些认识采取相应的行动,结果你看似独立自主的抉择行为只是被他故意影响操纵的而已。
2、表达者即使明知自己的观点存在重大缺陷,为了实现说服的目的,往往会采取夸大展示有利于支撑自己观点的内容,而有意忽略不谈那些不利于自己观点的内容,这是一种不编造事实,而选择性的过滤事实的欺骗手法。
3、表达者明知自己的观点完全找不到被支撑,为了实现说服的目的,常常会选择诉诸情绪的方式,用一连串与观点没有逻辑挂席的具有感性色彩的词汇来引燃情绪,从而被“神奇”地说服。
为了不糊里糊涂、不知不觉的被“洗脑式”说服,我们要警醒,像保护身体那样保护好大脑,而对抗“洗脑”式说服的强大思维武器就是:分清观点和事实。分清观点和事实,会让我们的大脑保持活跃而清醒,守好大脑的信息输入大门,真正听懂对方到底在说什么。
当对方说话的时候,我们要问自己:他表达了什么观点,他提出了什么事实来支撑这个观点?他提出的这些事实能不能足够支撑他的观点,有没有相反的事实存在,他会不会遗漏或隐藏了某些事实?他提出的观点,有没有经过逻辑和事实的检验,那些激动人心的词汇和他的观点有没有因果关系?如果有质疑,就拿对方提供的事实求证,不足以证实,就暂不接受,除非对方提出新的事实。
上个月我遇到一件事,我到附近一家面馆吃面,老板说对面那家面馆上午被砸了,因为客人的面里有虫子,然后在店里吵起来然后把东西给砸了,早就听说那家面馆东西不干净,迟早有这一天,你看现在这个时间那里面就一两个客人,说完之后还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似的叹了一长口气。
听完这一段表达,如果我没有分清事实和观点的意识,我就会不知不觉的被说服,在大脑里留下对面的面馆不卫生去不得的印象,很可能我一直不会选择去那家面馆,哪怕只是是试一试。而当我树立“分清观点和事实”的理念后,我会发现这位老板表达了“那家面馆东西不干净”、“客人们都知道了”的观点,暗示了“那家面馆去不得”的观点:而支持上述观点的事实有:“上午被砸了”、“是客人砸的”、“因为面里有虫子”、“现在只有一两个客人”,而这前两个事实是我所没有见到的,只有这位老板孤立的信息源,而且他也不是亲眼所见而是隔着街看见的和听别人转述的未证实的“事实”,不能排除他故意隐藏忽略了相反的事实,如砸店的客人是因为面的问题,还是本身与那家面馆里的人有个人矛盾,只是借着吃面为由头挑起事端,另外这个寒冷的天气面里的蔬菜罕有长虫的,如果真的有虫,那也不足以说明面馆不卫生,即使是自家做菜还难免带着虫儿,何况是罕有长虫的菜。第三个事实的确是我亲眼所见,极少顾客光临,但这还可能是因为上午发生了砸东西的事情,店里需要收拾整理一下,而左右传闻那里打架了,所以客人们暂时不想去是非之地,而不是真的觉得那里不卫生。综合起来,我发现对方的观点缺乏足够的事实支撑,其中相当的事实是自己听来的二手资料,进一步按照自己主观设想三次加工后的,毕竟对方有重大的同业竞争的利益动机来下意识的放大对方的负面信息,有动机暗示顾客那个面馆去不得从而引流到自己店里。于是,第二天我去了对面那家面馆,味道非常不错,而且客人很多,至今我都常在这家面馆吃面。
分清观点和事实,听懂对方在说什么,让我们的大脑不打瞌睡,及时运转起来,拒绝“洗脑式”说服。
感谢阅读,我是五点砍柴(微信公众号:五点砍柴,个人微信:getodo),致力原创,专注时间管理、知识管理、自我成长,欢迎关注。
(此文章为五点砍柴原创,若转载请先告知并备注出处,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