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本书作者卡罗尔·德韦克博士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的杰出研究者,是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兰斯福德心理学教授。2017年12月,德韦克教授荣获首届全球最大的教育单项奖——“一丹奖”。该奖项突破宗教、种族、国家限制,选择“全球对教育最好的研究成果”,号称教育界的诺贝尔奖。徳韦克教授通过20多年的心理学研究发现,思维模式对一个人的心理世界能产生重要影响,对一个人能否成功、能否达成目标至关重要。
在这本书里,作者首先详细解析了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这两种思维模式之间的区别;然后通过大量的案例讲述了两种思维模式在体育、商业、人际关系等领域的具体体现,本音频侧重于讲述成长型思维模式在不同领域带来的成功;最后告诉读者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开启不一样的人生。
2 两种思维模式
我们先来看看人类的两种思维模式,即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两种思维模式之间最本质的区别。
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这就是二者之间最本质的区别。
我们多年受到的教育一直在强调,万事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可是在内心深处,我们未必相信,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可以有根本性的改变。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的能力可培养,指的是通过练习、坚持和努力,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大幅提高,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个结论同样适用于人的智力、体能、商业技能、社交能力,甚至是艺术天赋。这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带给我们最大的冲击。拥有这个信念,可以让你的人生发生根本的改变。
作者徳韦克在TED演讲《请相信,你可以进步》中讲到,在美国一些印第安人居留地里的孩子,生活处境糟糕,在学业上总是处于下游,被人们认为没救了。但是,当教育家们将这些孩子的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后,他们的学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就是改变思维模式带来的力量,它甚至能让教育平等真正得以实现。
或许你会有这样的疑虑,这种思维模式让美国孩子受益,未必适用于中国的孩子。我们一起来看看成长型思维模式在国内的教育实践。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后黄臻,在《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成长型思维》一文中,谈到在中科院心理所开展的成长型思维教育实验中,有一个北京中关村某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晓晨,曾经遇到不会做的数学题,就非常焦虑、生气,甚至大哭大闹。但在参加成长型思维训练后,她不再畏惧困难,学习状态完全改变。她还告诉妈妈,“每个人都能变得更聪明,而思考难题正是把自己变强的机会”,“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学会”。结果,她的数学成绩从全班倒数第四,在一个学期之内跃升到前五名。
黄臻说,成长型思维对晓晨的影响不是特例,在国内已开展的教育实验中,这种成效是普遍现象。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知道了,人类真正的潜能是无法预知的,谁也不知道经过多年的热情灌注、努力奋斗、刻苦训练,一个人能取得怎样的成就。并不像固定型思维认为的那样,人的能力不可改变。
比尔·盖茨评价说,“徳韦克帮助固定思维模式者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的方法表明,仅仅对成长型思维模式进行一番深入了解,你就能使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彻底改变”。
了解了固定性思维模式与成长型思维模式之间的本质区别,我们再来看看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所产生的不同信念,以及不同的内心世界。
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智力是一个定量,天赋是成功的关键,没有才能的人才需要努力。固定型思维者追求成功,逃避挑战,害怕失败和挫折,将失败的行为定义为失败者。固定型思维限制人的成就和成长。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的内心世界里有这样一种信念:只有天赋异禀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与独特价值,拥有天赋是成功的关键,努力与否无关紧要。他们惧怕失败,逃避挑战,容易放弃,在挫折面前,缺乏勇气和韧性。
这种思维模式的最大危害在于,它用天赋、成功、失败、对错等这些固定的要素来定义自己,将决定权交给外界。一次考试,一次测评,一次比赛,都能决定自己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几乎都有过“害怕努力后失败,因此选择放弃”这样的经历。学校要开展数学竞赛,家长和老师都认为你在数学方面有天赋,平时成绩优秀,希望你参加。你在内心也跃跃欲试,可是你知道数学竞赛比平常要难很多,担心一旦失败,会证明自己没有数学天分。因此,你找了一些理由拒绝参加,放弃了努力,也放弃了机会。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固定型思维模式将决定权交给了外界,轻视努力的价值和作用,不能充分发掘自身的潜力和能量,无法取得自己本来有潜力取得的成就,限制人的成长。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看看成长型思维模式产生的信念,以及在这种信念下的真实生活,如何应对挫折和挑战,如何取得成功?
作者通过研究发现,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成功的关键是努力和学习,成功意味着最大程度挖掘自身的潜能,拓展自身的能力范畴。他们更关注学习本身,热爱学习,喜欢探索,更享受求知、探索和自我拓展的过程。他们喜欢挑战,不断进取,能在挫折中学习和成长。他们的成长空间更大,更有成长的可能性,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的内心世界里有这样一种信念,天赋是成长的起点,天才也需要努力才能成功,努力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智力和天赋,让自己走到更远的地方。他们更能调动自己内在的力量。
超级演说家崔万志,中考成绩优秀,却因为身体的缺陷,被他考取的高中拒之门外。大学毕业后,求职屡次遭拒。但是,他并没有放弃,没有让外界的评价定义自己。他借用互联网的力量,自己创业,失败后再尝试,闯出了一条独特的成功之路。他就是典型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者。
黄臻说,在遭遇困境时,即使只是告诉自己,“我拥有成长型思维,我有能力解决问题”,都能驱使自己调动内在的力量,去面对困难,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两种思维模式会让人产生不同的信念,进而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固定型思维模式常常用外界的力量来定义自己,逃避挑战,限制潜能的发挥,很早就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而成长型思维模式更相信自身的力量和努力的价值,喜欢探索和挑战,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拥有更大的成就。因此,成长型思维模式,是一种更有助于人成功的思维模式。
3 成长型思推的具体体现
推的具体体现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看一看成长型思维模式在体育、商业、人际关系、教育等领域的具体体现,来加深对成功型思维模式的了解。
先来看看在体育界,成长型思维模式如何助力一名运动员取得成功,并保持巅峰状态。作者认为,在体育界,冠军思维来源于成长型思维模式,其核心是自我发展,自我激励和责任感。体育赛场上,瞬息万变,冠军的标志就是在表现得不够好、情绪不太对的情况下,依然有取得胜利的能力。
我们大家都知道,迈克尔·乔丹是篮球史上的巨星。然而,他最初也只是个普通的小球员。是他的成长型思维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让他从一个普通的球员,跨越为篮球巨星,并长期保持巅峰状态。
高中时,乔丹被校队淘汰,每天坚持刻苦训练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弥补自己的弱点。即使后来功成名就,成为运动奇才,他依然没有放弃艰苦训练。年龄的增长,使得他的体力和灵活性下降,他就更加努力地训练自己的协调性和动作,因此他的球技并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差。乔丹自己说过:“坚韧的意志和决心比某些身体上的优势更强有力。”
作者通过研究发现,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成功来源于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事,来源于学习和自我提高,挫折能给人动力。成长型思维模式能让人冲向巅峰并保持辉煌。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成长型思维模式在商业领域的具体体现。和体育界一样,在商业领域,有的企业能够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并保持长青。那么,是什么样的企业能做到这样呢?
作者通过研究告诉我们,是充满成长型思维模式环境的成长型企业,是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是拥有发展文化的企业。这样的领导者相信人的潜能和发展潜力,专注于带领公司奋斗的历程,而不是个人的优越感和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样的企业最重视的是学习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注重成长和团队协作,可以促进员工和整个企业的成长。
我们先来看看固定性思维模式的领导者会把公司的发展带到什么样的方向。这样的领导人过分关注个人的才华,认为人有优劣之分,将个人的伟大看得比公司的整体利益更重要,在公司面临困境时通常会拉着公司一起走向死亡。美国拥有辉煌前景的安然公司,就死于领导层的自命不凡与争权夺利。
20世纪80年代后期,IBM面临和安然公司同样的境遇,好在IBM的董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后来IBM找到了一名叫郭士纳的人担任CEO。郭士纳是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重视团队协作和公司的长远发展。他接手IBM后,打击精英主义,解散了IBM的最高权力部门,开除了那些喜欢玩弄权术、热衷于勾心斗角的人。他打通了公司从上到下的交流渠道,把顾客放在第一位,鼓励员工把工作做好,最终把IBM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2003年,当他卸任CEO的时候,IBM的股票价值增长了800%,而且IBM在“IT服务硬件、企业用户软件(包括个人电脑)以及定制高性能电脑芯片方面都达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
作者也通过对《财富》杂志评选出的一部分世界500强企业和世界1000强企业的研究发现,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企业的员工,对公司有着更强的信任感和责任感,公司也更鼓励他们的冒险和创新。而那些在拥有固定性思维模式的企业工作的员工,表现出更强的跳槽意愿。因此,为企业植入成长型思维模式,能让企业有更长远的发展。
如果说,体育界和商业领域杰出人物和卓越的企业给我们很多启发,但可能离我们大多数人还是比较遥远。那么,接下来的人际关系,和你我每一个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成长型思维模式如何让我们建立长久且令人满意的两性关系,并且在关系中成长?
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在人际关系中,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沟通非常重要。健康长久的两性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需要对彼此的差异进行磨合;并且能在关系中得到成长。
但在恋爱关系和婚姻关系中,我们很容易走入几个误区。一是认为既然相爱,就理所当然地应该拥有良好的两性关系,不需要努力去经营;如果需要努力,就说明彼此之间有严重的问题,说明他(她)注定不属于你,你们注定不能在一起。二是认为既然相爱,你和伴侣就应该心有灵犀,无需沟通就能够理解彼此;一旦出现分歧,就意味着灾难来临,要么指责对方,要么回避冲突。三是认为,你和伴侣的个性特质早已定型,不可能改变;你们之间的关系要么是好的,要么是坏的,也是不可改变的。
作者认为,这几个误区正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的信念和应对方式,这阻碍了我们得到真爱,阻碍我们建立长久而健康的两性关系。
在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看来,无论两个人最初多么相爱,都不可能想当然地自动就拥有良好的两性关系,这种奇迹只存在于童话中。在婚姻和恋爱中,他们认为,只有努力去发现彼此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冲突,努力沟通去解决双方的分歧,努力不断磨合,才能建立成就而健康的两性关系。并且,在婚姻和恋爱关系中,有责任鼓励伴侣成长,也让伴侣鼓励自己成长。
在两性关系中,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质,是不会因为被拒绝而给自己贴上失败的标签,不会因为被否定而自我否定,不会因为一次糟糕的经历而放弃寻找真爱。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女孩穿着漂亮的婚纱到教堂举行婚礼,新郎却逃跑了。女孩鼓足勇气出席晚宴,并伴着一首《我会活下去》跳了一支独舞,大家都佩服她的勇气。她和很多人诉说过自己的痛苦,却从未觉得自己丢脸。后来,她穿着同样的婚纱,在同一个教堂嫁给了一个很好的男人。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知道,不努力的两性关系是不健康的。只有努力经营,才能得到真爱。当然,这样的结论同样适用于其他人际关系。
4 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成长型思维模式更有助于成功,更能发挥人的潜能,让人走到更高更远的地方。那么,我们能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吗?又该如何培养自己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呢?
作者明确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思维模式,也可以培养真正的成长型思维模式。第一步,就是找到固定型思维模式存在的深层原因,拥抱并接受它。
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是人类的两种思维模式,同时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有时我们处在一种思维模式中,有时又处在另一种思维模式中。我们没必要否定固定型思维的存在,它是我们人格的一部分。接受是改变的前提。
人们之所以坚持固定型思维模式,主要是在童年时期,它符合人们的心理需要,它帮助我们获得了安全感,度过了存在的危机,进而形成了稳定的自我。这么说可能有些抽象,我们来试着还原一下儿童时期的生活情境。对一个弱小的孩子来说,受到父母的认可和喜欢,是非常重要的。当他感受不到被重视和喜爱时,会感到不安和焦虑,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因为他们实在太小,无法拒绝和对抗父母。
精神学家卡伦·霍妮和卡尔·罗杰斯在有关儿童情感成长的研究中发现,这时,孩子会想象并创造出一个另外的“自己”,一个父母更喜欢的自己,也就是一个聪明、优秀、强大的自己,来获得父母的认可。这个新“自己”会渐渐成为他自己固定的特质,成为他获取自尊的主要途径,然而却很可能是一个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被父母否定的那一部分特质,也被他自己深深埋藏,极力回避和触碰那一部分特质。
作者发现,早年保护我们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长大后却会限制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在父母的评判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同样会用外界的信息来评判自己,评判的思维模式会深深地扎根在他内心深处,成为“人格”的存在。尤其是被贴上消极标签时,他会感到深深的挫败感和无力感。在面对挑战时,为了避免失败的风险,他常常会选择逃避,失去提升自己的机会。
现在,我们找到了这部分“人格”存在的原因,请试着拥抱它,拥抱那个曾经受伤的自己。看见它,接受它,我们就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步,即觉察和别激发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的诱因并给它命名,增加对这个人格的敏锐度。
在第一步,我们找到了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存在的根源。但是,这一部分“人格”并不会自动离开。因此,觉察、识别激发“固定型思维人格”的诱因显得非常重要。当我们遭遇失败时,“固定型思维人格”最容易出现,比如搞砸了一件事情,工作压力大,失去了一段在意的感情。此时,不要急着去评价,觉察一下它给你什么暗示?它让你感受到什么?它让你如何思考和行动?如何妨碍你解决问题?
接下来,我们试着给这个人格起个名字,比如“北极熊”、“风火轮”、“甜心巧克力”等等,任何你觉得像它的名字。当它来的时候,尝试完整记录发生的情况。比如:我的固定型思维人格的名字是小A。我谈了三年的男朋友突然失去联系,我知道他离我而去了,没有告诉我任何原因。这时,我的小A出现了,他嘲笑我,说我是个傻瓜,是个失败者,甚至嘲笑我真实的痛苦。他让我感到羞辱,非常崩溃,一蹶不振。让我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不再相信爱情。他企图让我永远陷在悲惨的境地,自我毁灭,他就是狡猾的恶魔。
你的感受越细越深,记录得越详细,就会增加对这个人格的敏锐度,并发现固定型思维人格的特点和阴谋,进而增加直面他的勇气。
现在,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有了名字,如此清晰地出现在你的视野之内。接下来需要做什么呢?让我们进入第三步:教育他,让他和你一起踏上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旅程。
改变思维模式意味着要迈出自己的舒适区,用全新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意味着你要学着去接受曾经让你害怕的东西——挫折、失败、挑战、批评。
比如,你精心准备的策划方案被上级领导全盘否定了,你深受打击,非常沮丧。你怀疑自己没有策划方面的才能,根本无法做好这份工作,甚至打算放弃这个自己比较喜欢的工作。这时,你可以转换思维模式,用成长型思维模式教育你的固定型思维人格。
你告诉他:“你不能就这样放弃。你应该和领导沟通,是创意不好,还是细节不够,抑或是没有把握好主旨和方向?应该从哪些方面改进?”后来,你听取了领导的意见,重新调整思路,做出了满意的方案。你发现,接受批评并没有那么可怕,沟通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你不再把他人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评判,并能从批评中受益。你的内心开始从评判式向成长型转变。你发现,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你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新的人生。
可是,思维模式的改变并不会因此一两次取得效果,就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在生活中,为了发展事业,改善亲子关系,提高社交能力,而使用成长型思维模式,使事情有所好转后,还要继续保持使用成长型思维。如果因为好转,而停止改变思维模式,往往容易回到老路上,被打回原型。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改变的方法。首先要接受我们身上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然后在生活实践中找出触发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的诱因,再给它起个名字;最后,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并持续改变。
5 总结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事业上一个台阶,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持久健康的爱情婚姻关系。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可遵循的底层逻辑,能够激发出每个人成功需要的品质和特性,开启成功的人生呢?
在《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这本书里,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介绍了人类的两种思维模式,即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并告诉我们,成长型思维模式能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目标,达到成功并保持成功。并且,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思维模式,可以选择成长型思维模式,让自己取得成功,获得成长。
我们知道了,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努力是没有用的。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害怕失败,逃避挑战,限制自己的成就和成长。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通过学习和努力,智力和能力可以得到无限发展。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热爱学习,喜欢挑战,在事情进展不顺利时,能坚持不懈,努力进去。
在体育界,成长型思维模式体现为冠军思维,核心是自我发展,自我激励,尽自己最大努力取得成功。在商业领域,成长型思维模式体现为领导思维,核心是相信员工的潜能,激励员工发展,让公司从优秀到卓越。在人际关系领域,成长型思维模式体现为爱的思维,核心是注重沟通,努力经营,建立长久而健康的婚姻爱情关系,获得真爱。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需要接受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找出触发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的诱因并给它命名名字,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并持续改变。
一个简单的信念,可以改变你的生活。记住,你可以选择你的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能带你开启不一样的人生。